一、常用設置
1、日志格式
log_format main '$time_iso8601|$remote_addr|$remote_user|$request_method|$uri|' '$status|$request_time|$request_length|$body_bytes_sent|$bytes_sent|' '$connection|$http_x_forwarded_for|$upstream_addr|$upstream_status|' '$upstream_response_time|$args|$http_referer|$http_user_agent';access_log logs/access.log main;
2、反向代理透傳客戶端IP設置
proxy_set_header Host $http_host;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For $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
3、全局變量
$args #這個變量等于請求行中的參數。$content_length #請求頭中的Content-length字段。$content_type #請求頭中的Content-Type字段。$document_root #當前請求在root指令中指定的值。$host #請求主機頭字段,否則為服務器名稱。$http_user_agent #客戶端agent信息$http_cookie #客戶端cookie信息$limit_rate #這個變量可以限制連接速率。$request_body_file #客戶端請求主體信息的臨時文件名。$request_method #客戶端請求的動作,通常為GET或POST。$remote_addr #客戶端的IP地址。$remote_port #客戶端的端口。$remote_user #已經經過Auth Basic Module驗證的用戶名。$request_filename #當前請求的文件路徑,由root或alias指令與URI請求生成。$query_string #與$args相同。$scheme #HTTP方法(如http,https)。$server_protocol #請求使用的協議,通常是HTTP/1.0或HTTP/1.1。$server_addr #服務器地址,在完成一次系統調用后可以確定這個值。$server_name #服務器名稱。$server_port #請求到達服務器的端口號。$request_uri #包含請求參數的原始URI,不包含主機名,如:”/foo/bar.php?arg=baz”。$uri #不帶請求參數的當前URI,$uri不包含主機名,如”/foo/bar.html”。$document_uri #與$uri相同。
二、Rewrite規則
語法:rewrite 正則 替換 標志位
flag標記(rewrite指令的最后一項參數):
1.last last是終止當前location的rewrite檢測,但會繼續重試location匹配并處理區塊中的rewrite規則。
2.break break是終止當前location的rewrite檢測,而且不再進行location匹配。
3.redirect 返回302臨時重定向,瀏覽器地址會顯示跳轉后的URL地址。
4.permanent 返回301永久重定向,瀏覽器地址會顯示跳轉后的URL地址。
例:
# 正則匹配location ~ ^/(a|bb|ccc)/ { rewrite ^/([a-z]+)/(.*)$ http://106.185.48.229/$2?$1;}# 注:用括號括起來的參數為后面的 $1 $2 變量
三、反向代理的路由策略
Location的配置:
語法:
location [=|~|~*|^~] /uri/ {…}
語法說明:
= 開頭表示精確匹配,不支持正則。
^~ 開頭表示uri以某個常規字符串開頭,不支持正則,理解為匹配url路徑即可。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