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Nginx日志默認情況下寫入到一個文件中,為了區分各個域下的日志,我們一般會分開存儲。即時這樣,文件也會變的越來越大,非常不方便查看分析。通常我們是以每日來做統計的,下面來聊聊以日期來分隔Nginx日志。
配置
編寫腳本
#!/bin/bash#初始化LOGS_PATH=/usr/local/nginx/logsYESTERDAY=$(date -d "yesterday" +%Y%m%d)#按天切割日志mv ${LOGS_PATH}/bbs.52itstyle.com.access.log ${LOGS_PATH}/bbs.52itstyle.com.access_${YESTERDAY}.logmv ${LOGS_PATH}/blog.52itstyle.com.access.log ${LOGS_PATH}/blog.52itstyle.com.access_${YESTERDAY}.log#向nginx主進程發送USR1信號,重新打開日志文件,否則會繼續往mv后的文件寫數據的。原因在于:linux系統中,內核是根據文件描述符來找文件的。如果不這樣操作導致日志切割失敗。kill -USR1 `ps axu | grep "nginx: master process" | grep -v grep | awk '{print $2}'`#刪除7天前的日志cd ${LOGS_PATH}find . -mtime +7 -name "*20[1-9][3-9]*" | xargs rm -fexit 0
寫入任務
#執行命令crontab -e#寫入文件并保存0 0 * * * /home/scripts/cut_del_nginx_logs.sh
crontab
crond是linux下用來周期性的執行某種任務或等待處理某些事件的一個守護進程,與windows下的計劃任務類似,當安裝完成操作系統后,默認會安裝此服務工具,并且會自動啟動crond進程,crond進程每分鐘會定期檢查是否有要執行的任務,如果有要執行的任務,則自動執行該任務。Linux下的任務調度分為兩類,系統任務調度和用戶任務調度。
系統任務調度:系統周期性所要執行的工作,比如寫緩存數據到硬盤、日志清理等。在/etc目錄下有一個crontab文件,這個就是系統任務調度的配置文件。
crontab服務安裝
安裝crontab:
yum install crontabs
服務操作說明:
service crond start //啟動服務service crond stop //關閉服務service crond restart //重啟服務service crond reload //重新載入配置
查看crontab服務狀態:
service crond status
手動啟動crontab服務:
service crond start
查看crontab服務是否已設置為開機啟動,執行命令:
ntsysv
加入開機自動啟動:
chkconfig –level 35 crond on
crontab格式說明
用戶所建立的crontab文件中,每一行都代表一項任務,每行的每個字段代表一項設置,它的格式共分為六個字段,前五段是時間設定段,第六段是要執行的命令段,格式如下: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