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安裝好的ubuntu系統整體搬家
2024-08-28 00:19:42
供稿:網友
一直在用gnix_oag大俠提供的loop文件方式安裝的Ubuntu 7.04,幾個月下來覺得蠻好的,這種方式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安裝很簡單,不需要分區,備份也簡單,把那個可寫的文件復制一份就行了。不過它難免也有些缺點。首先它是使用unionfs(aufs)方式把幾個squashfs壓縮文件和一個可寫的ext3文件合并成一個文件系統,經過解壓、合并,而且還是loop 方式,效率比直接訪問硬盤肯定要低些。這種使用suqashfs文件系統的方式開始能省些空間,不過由于它是只讀的,所以在運行系統更新升級軟件時,已有的文件只是被做一個已刪除的標志,空間并不會被釋放,白白浪費空間。放在fat32分區上的rwfs文件最大只能是4GB,以后可能不夠用。還有就是啟動時用的initrd文件是經過特別定制的,升級內核時需要重新制作,涉及到aufs和ntfs-3g驅動模塊,比較麻煩。最后就是我很喜歡ubuntu,打算以后就用它了,所以還是給它一個名份,讓它成為一個獨立于windows之外的系統吧。生命在于折騰,于是,我又開始折騰了。從頭開始再裝一遍太麻煩了(沒人喜歡重裝系統吧),所以我把這個用了幾個月的系統拷貝進一個真實的ext3分區里。到現在已經使用了兩星期了,沒發現有什么后遺癥。
乾坤大挪移練功指南
1、使用你熟悉的分區工具(比如gparted)為ubuntu建立一個新分區,格式化成ext3格式,并建立一個swap分區。我是分了10G 的ext3作為root分區,另外還有一個256M的swap。如果你空間足夠可以把root分區分的大些,256M swap在我這里足夠了,我有1~2G內存,用了兩星期,swap最多好象只用過10幾M。
2、做好啟動新系統的準備。
2a、如果想繼續用windows xp的ntldr啟動請執行這一步。
首先把希望使用的內核和initrd文件拷貝出來。比如我用的是2.6.20-16-generic,就把vmlinuz-2.6.20-16- generic和initrd.img-2.6.20-16-generic從/boot目錄拷貝到原來啟動時放內核的目錄(如C盤的boot目錄)。然后修改原來使用menu.lst文件,加入下面的內容:
title Ubuntu Linux 7.04 Mobile
kernel (hd0,0)/boot/vmlinuz-2.6.20-16-generic root=UUID=9a92ac52-bc67-49bd-8a54-00370f78658a rw splash
initrd (hd0,0)/boot/initrd.img-2.6.20-16-generic
其中“(hd0,0)/boot”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修改;分區的uuid可以用下面的命令查看:
ls -l /dev/disk/by-uuid
如果剛才新建的分區是在內部硬盤上,那么位置比較固定,可以直接寫成“root=/dev/hdax”的形式。由于我是裝在移動硬盤上的,用uuid方式更方便。
2b、如果想用grub4dos直接引導啟動請執行這一步。
下載并解壓縮grub4dos最新版,用bootlace.com安裝引導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