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內核2.6 的來源
2024-08-28 00:08:22
供稿:網友
Linux內核2.6 的來源
什么是Linux內核?
內核是我們通常所說的“Linux技術奇跡”的最重要特征。
在IT術語中,內核既是操作系統的心臟,也是它的大腦,因為內核控制著基本的硬件。內核是操作系統的核心,具有很多最基本功能,如虛擬內存、多任務、共享庫、需求加載、共享的寫時拷貝(copy-on-write)可執行程序和TCP/IP網絡功能。
Linux內核的起源可追溯到1991年芬蘭大學生Linus Torvalds編寫和第一次公布Linux的日子。盡管到目前為止Linux生態系統早已遠遠發展到了Torvalds本人之外的范圍,但Torvalds仍保持著對Linux內核的控制權,并且是Linux名稱的唯一版權所有人。自發布Linux 0.12版起,Linux就一直依照GPL(通用公共許可協議)自由軟件許可協議進行授權。
Linux內核本身并不是操作系統,它是一個完整操作系統的組成部分。Red Hat、Novell、Debian和Gentoo等Linux發行商都采用Linux內核,然后加入更多的工具、庫和應用程序來構建一個完整的操作系統。
Linux發行商一般會根據自己的需要對基本內核進行定制,在一些情況下,不同的Linux版本會在自己的內核中加入主內核中沒有的特性和支持,如Red Hat將部分2.6內核的特性向前移植到它自己的2.4.x內核中;再如Ubuntu Linux版本最近在Ubuntu的2.6.15 Linux內核中增加了對Sun T1處理器的支持,而這種支持目前還沒有出現在主內核中。
內核的發展
Linux操作系統隨每一個版本升級而變得更加穩定。
以2003年12月進入開源世界的第一個2.6內核版本為例,與其前任2.4內核相比,它在很多方面進行了改進,如支持多處理器配置和64位計算;它還支持實現高效率線程處理的本機POSIX線程庫(NPTL)。實際上,性能、安全性和驅動程序的改進是整個2.6.x內核的關鍵。
到2004年12月,即第一個2.6.x內核發布一年后,隨著“Woozy Numbat” 2.6.10 Linux內核的推出,表明一年中已經發布了10個版本,聽起來數量很多,但仍少于2.4.x內核發布頭一年的數量。
在2.4.0內核發布的2001年1月到這一年的12月間,共發布了這一內核的17個版本。不過,2.4.x系列中沒有帶有次小數點的版本號,即沒有四個數字組成的版本號,而在2.6.x系列中,從2.6.8.1內核開始,一直持續到2.6.11,較小的內核隱患和安全補丁被賦予了次小數點版本號(例如2.6.11.1)。
2005年2月發布的2.6.11內核開始支持InfiniBand。
到2005年6月,Torvalds 用來幫助管理Linux內核開發的BitKeeper工具引發了一次影響很廣的爭論,并引發了一場開發工具的變化。2.6.12內核是第一個利用Torvald的Git程序取代BitKeeper的內核。
2005年8月,2.6.x Linux內核中代碼質量得到極大的改進。代碼分析機構Coverity公司當時所做的一次調查發現,2004年12月到2005年7月間,Linux內核中的“缺陷密度”下降了。雖然在此期間,Linux內核代碼本身由2004年12月的576萬行增加到了2005年7月的603萬行,但缺陷密度卻下降了2.2%。2.6.13內核在2005年8月底亮相,包含“Kexec”。Kexec提供無需經過引導加載程序(bootloader)的快速重新引導。它還包含Inotify文件系統事件監測機制,這種機制采用一種比其前任dnotify效率更高的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