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否遇上過Office文檔(包括Word、Excel、PPT三大類文檔)遭遇災難性破壞的時刻,讓你進入上天下地求助無門的無窮囧境?U盤無端端壞了,里面的Office文件自然也沒了;硬盤也突然間壞了,一切文件瞬間灰飛煙滅;深夜加班搞定的完美PPT保存在電腦里,但第二天電腦竟然無法開機了……
以上的“恐嚇”只想告訴重視文檔安全性的您,如果用好wps Office 2012的文件保險箱功能,那就再也不怕你的Office文檔遭遇毀滅等災難性破壞。
WPS文件保險箱是什么?
WPS文件保險箱是WPS Office 2012 SP1正式版新增的文件備份功能,可以幫助用戶將Office文檔(包括Word、excel、PPT三大文檔)自動或手動備份在金山快盤上,不管電腦上的Office文檔被刪除被覆蓋,都能從WPS文件保險箱里找到任意一個歷史時期保存過的文檔。
或許,以下圖1這個漫畫能讓我們更好的理解WPS文件保險箱的重大作用!
圖1 WPS文件保險箱的功能和用法
一句話:WPS文件保險箱讓你找回曾經保存過任意文檔備份,哪怕電腦已經灰飛煙滅。
圖2 WPS支持Word、Excel、PPT三大類文檔的備份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怎么用好這個WPS文件保險箱。
文件保險箱——自動備份篇(以WPS文字為例)
文件保險箱有兩種備份方式,分別是自動備份和手動備份。我們先來談談自動備份,自動備份會在文檔每一次被正常關閉的時候自動進行一次備份。假設你對一個Word文檔編輯一次后并關閉一次,連續十次,那就會有十個歷史文檔備份。
注:在測試中,假設Office文檔被非正常關閉,例如斷電導致WPS Office 2012來不及保存,那么文件保險箱無法幫到備份,但用戶可以通過“備份管理”來找到每隔1-10分鐘(時間自定)自動保存的文檔。
無論打開WPS office 2012文字、表格還是演示(相當于Word、Excel、PPT),你都能從菜單欄最右邊找到“辦公空間”。點擊“辦公空間”之后,就能找到我們的想要的文件保險箱。
圖3 從辦公空間找到文件保險箱
CUOxin.COM推薦:點擊免費下載最新版WPS辦公軟件 》》查看更多電腦教程
點擊“開啟自動備份”之后,每一次正常關閉Word文檔,都會在文件保險箱里留了一個備份。
圖4 開啟自動備份提示
怎么辨別哪個文檔開啟自動備份或手動備份功能?
使用“開啟自動備份”或“手動備份”功能后,已備份文檔會在WPS文字標簽欄上用綠色顯示,方便用戶辨認哪個文檔已開啟文件保險箱功能。這個功能設計好人性化,贊一個。
圖5 綠色代表次文檔已經開啟了自動備份或手動備份
怎么查看文檔歷史備份?
查看文檔歷史備份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點擊“查看歷史備份”,另一種是點擊“瀏覽文件保險箱”。“查看歷史備份”可以查看當前文檔的歷史備份(圖6),而“瀏覽文件保險箱”就可以查看全部文檔的歷史備份(圖7)。
圖6 “查看歷史備份”
圖7 “瀏覽文件保險箱”
怎么恢復備份?
查看歷史備份的方式有兩種,那么恢復歷史備份文檔也有兩種方式,在“查看歷史備份”下可以自由恢復當前文檔的任意一個歷史備份(圖6)。而在“瀏覽文件保險箱”下則可以恢復任意文檔的任意一個歷史備份(圖7)。
圖8 恢復之前,文件保險箱會自動備份原文件
文檔被備份到哪里?
很多朋友會好奇,文件保險箱的文檔會被加密保存在哪里?讓筆者來揭開真相吧,WPS文件保險箱會將文檔加密保存在同名賬號的金山快盤里,只要使用自己的金山通行證賬號登陸金山快盤,就可以看到有一個“WPS自動備份”文件夾(圖9),所有文檔的歷史備份都會保存在那里。
圖9 所有的文檔都會被在線加密保存在金山快盤的“WPS自動備份”文件夾里
怎么刪除備份?
刪除備份的方法也有兩種,一種是在“查看歷史備份”(圖6)里選擇要刪除的備份點擊“刪除此備份”,這種刪除方式比較保險,不容易出錯。另一個方式就是金山快盤里直接將“WPS自動備份”文件夾刪掉(圖9),這樣全部備份將瞬間被清空。
圖10 刪除備份之后,瀏覽文件保險箱將找不到任何備份
手動備份有什么優勢?
接下來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手動備份有什么優勢,如果說“自動備份”會在正常關閉文檔的時候做一個備份,那么“手動備份”就能讓用戶隨時隨地做備份。并且還能對備份進行備注,方便用戶輕松回憶起這個備份是在什么情況下備份的。
圖11 手動備份可以自己寫備注
手動備份快捷鍵:在編輯Office的文檔下,先按Alt+K,然后再按Alt+M。Alt+K,其實就是打開“辦公空間”的快捷鍵,而Alt+M,則是“手動備份”的快捷鍵。
圖12 手動備份和自動備份的區別之一就在于有沒有備注
圖13 添加備注也是為了方便自己!
寫在最后
WPS文件保險箱就暫時介紹到這里,WPS文件保險箱可以讓文檔再也丟不了,可以隨時將任意時期的歷史備份還原回來,除了WPS文件保險箱,我們還能去哪里找這么強大的文檔在線保存功能?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