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堅持等比例縮放,一直是評價設計師是否嚴謹的重要標準,起碼我個人是這樣認為的。單方向的自由變換總是對照片造成生硬的拉伸或壓縮,特別對人物照片這簡直是毀滅性的。通常,我寧愿裁切或進行大量的修補,也絕不對圖片進行生拉硬拽。但裁切是一種“犧牲”,而修補是一場“噩夢”!
夢醒時分,內容識別比例(content aware scale)來了…
這里有一張銅鏡的照片,拍攝自省博物館。我希望兩面銅鏡靠的更近一些。
圖1: 博物館銅鏡 光圈f2.2 快門1/80秒 iso 800
首先我使用自由變換命令(ctrl+t),將圖像橫方向縮小至原圖的70%,您可以看到,圖像明顯出現了變形,作為主體的銅鏡“瘦”了許多。要是人能這么快瘦下來該多好呀,呵呵。
圖2: 使用自由變換縮放圖片
同樣的圖片,我使用photoshop cs4的內容識別比例命令試試,該命令位于主菜單“edit>content-aware scale”。同樣將圖像橫方向縮小至原圖的70%,您可以看到,作為主體的銅鏡保留了“原汁原味兒”,該命令智能的識別了主體,只壓縮了不太重要的空隙。
圖3: 使用內容識別比例的效果
|||
不過,您千萬別指望計算機程序會跟人一樣的智能。面對較強的擠壓程度或復雜的圖片環境,有時它就無能為力了。比如這張圖,主體的汽車和水泥管在原圖60%時已經被擠壓的變了形。
圖4: 使用內容識別比例失敗
內容識別比例為我們提供了更完美的解決方案,使用“快速選擇工具”粗略選中主體的汽車和水泥管
圖5: 選擇主體
選擇主菜單“select>save selection”,將該選區存儲為一個名為“蒙版保護”的蒙版。
圖6: 存儲選區為蒙版
|||
可以在通道面板中看到該蒙版,它作為一個alpha通道被存儲。需要注意的是,水泥管我并沒有完全保護起來,我擦掉了一小部分選區。因為相對于汽車它只能算是“第二主角”,不能搶了主角的戲。
圖7: 在通道面板中查看選擇
使用內容識別比例時,在選項欄選擇的protect下拉列表中,選擇之前存儲的“蒙版保護”?,F在我們再次橫向縮小至原圖的60%,可以看到主體完美的被保護起來了。
圖8: 使用蒙版保護主體
內容識別比例的用途很廣,比如擴展拉伸可以自然的創作出“加長汽車”的效果。注意,使用內容識別比例加長后,效果會更加真實。
圖9: 加長汽車效果
再比如我拍攝了一張橫幅的風景照片,可以輕松、快速的改成豎構圖的版本。注意使用這種手法時,橫豎方向不要同時拉伸,可分兩次進行。
圖10: 橫幅變豎幅效果
總知,內容識別比例讓我省去了大量、復雜的后期修補、潤飾工作,并且不再忍痛裁切掉必要的畫面。該功能給我的感覺是八個字“能屈能伸、剛柔并濟”,難道儒家或道家理想也融入了photoshop之中?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