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學習兩張圖片的簡單合成。
相關文章:photoshop入門實例(4):照片邊框處理
在第一課與第二課,我們只是把一張照片圈了起來,四周還是白色的。我們想把這個圈起來的照片再加上漂亮的背景。像下面這張照片那樣。這樣的制作方法常用于廣告與賀卡。
1、 制作有透明外圍的畫面 :
就跟第一課與第二課的制作方法基本一樣。只是在制作的一開始,要先“復制背景層”,產生一個“背景副本”,我們的操作要在副本上進行。然后就是先圈定,再羽化,再反選,最后把四周的像素清除。具體的制作方法請參看第一課與第二課?,F在我們的圖層面板是這樣的。請注意看:現在背景層的小眼睛關掉了,所以,在工作區,只能看到背景副本層的樣子?,F在這個圈定的圖的四周不是白色,而是透明的。這里的效果就跟第一第二課不一樣的。這樣有了透明的四周,就可以放到別的圖片中去合成圖片了。也就是說: 背景層是原始圖層,它是不能透明的。要產生透明,一定要新建圖層才行。 2、 復制并移動一個圖層。 現在打開另外一張將要作為背景的圖片。就是說:我們已經同時打開了兩張不同的圖片了。你要注意到你是在哪一張圖片上工作。當你點到第一張圖,右下角的圖層面板就顯示的是第一張圖的圖層。如果你點第二張圖,圖層面板就會顯示第二張圖的圖層?,F在工作區是這樣的:
|||
從這張抓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現在打開了第二張圖。現在的圖層面板是第一張圖的,說明我們還是回到了第一張圖來工作。同時可以看到:第一張圖上面的提示條是藍色的。(看第二張圖上面的提示條是灰色的)并且,我們點中了“背景副本層”。現在我們可以把這一層拖到第二張圖上去再放手??聪聢D:
好,現在的圖層面板變成了第二張圖的了。原先有一個背景層,現在增加了一個“背景副本”層。這個“背景副本”層實際上是第一張圖的,只是復制了一個層。同時,圖也跑到第二張圖上來了。第二張圖上的提示條現在是藍色的。背景副本層也是藍色的。這是今天我們學習的關鍵方法。(其實這是復制粘貼的快捷方法。如果分步做的話,就是先點中第一張圖的背景副本層,然后到編輯菜單下點“拷貝”。這樣就把這一層復制了一個。然后再到第二張圖點一下,點編輯菜單下的“粘貼”,這樣就在第二張圖上貼上了這個層。)現在事情變得復雜起來了,我們必須清醒地知道:我現在是在哪一張圖片的哪一個圖層上進行工作。
3、 在新圖中調整大小及位置。 現在你就可以在新圖中,進行調整了。在“編輯菜單”下點“自由變換”,會出來一個調整框。
|||
現在我們來學習這個調整框的使用方法:
一、旋轉:四周有8個小方點。中間有一個十字架的小圓點。這是中心點。旋轉就是以這個圓點為中心的。這個中心點也是可以拖動的。你可以把它拖到任意地方,甚至拖到圖片的外面去。需要旋轉時,只要把鼠標放在圖形的外圍,就會出現雙頭彎箭頭,移動鼠標就可以把圖片旋轉了。
二、縮放:當把鼠標放在直線上的時候,就會出來直的雙箭頭,就可以拉動進行縮放了。為了防止圖片失真,盡量按住shift鍵,去拉動四角上的小方點。這樣,長與寬是等比例縮放的。
關于圖片的變形,在編輯菜單下還有個“變換”,里面有好多項。自己去試著玩玩就知道了。這里就不細講了。
調整圖片滿意之后,可以按回車定下來。
4、 合并圖層 ?,F在圖層面板上有兩個圖層。有的時候,我們為了進一步做別的效果,需要把兩個圖層合并成一個圖層才能繼續。
這時,可以點圖層面板右上角的小三角,會打開一個菜單,這里面有很多項目。我們點“拼合圖層”?,F在看到圖層面板上只有一個“背景層”了,而圖形已經粘合在了一起。再也分不開了。想要分開,除非到“歷史紀錄”去反悔了。所以,在合并圖層之前一定要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到位,想好了再合并。合并后,存儲為psd格式,文件量會小很多。
好。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以下內容:
1、制作有著透明外圍的圈定圖。
2、同時打開兩張圖片,并在它們之間進行圖層的復制與粘貼。
3、對畫面進行變形調整。
4、合并圖層。
現在回過頭來想一想:哦,原來所謂圖片合成就是把幾張圖片上經過處理的圖層放到同一張圖片中來,然后調整它們的大小位置,它們各自有自己的畫面,同時也有一大塊透明的面積,能讓我們透過去看到別的圖層。這樣一層又一層,好多好多的圖層組成了豐富多彩的整體畫面。圖片合成就是這么一回事。有的廣告可能會有十來個圖層呢。
在圖片合成的工作中,還要注意一點:就是圖片的長與寬。兩張圖片的長與寬(要看它們的像素)相差不能太懸殊。否則就容易出現馬賽克。
復習題:
1、能不能在背景層制作有透明背景的圖層?
2、怎樣知道我是在哪一張圖片的哪一個圖層上進行工作?
3、怎樣把一個人的照片翻個面?(臉向東改為臉向西)
4、為什么要合并圖層?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