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推薦 jeep 用 dce 插件來解決圖片的色彩問題,后來想了想,寫一個使用心得出來切磋一下,也未嘗不是一件提高日常工作效率的好事情。
dce 是 digital camera enhance 的縮寫,直譯即:數碼相機增強。是一個為了提升現有數碼相片品質而開發的圖形優化套裝,有獨立運行版和ps插件版兩種,我們今天主要談的,就是插件版的一些功能。
(在一些網站提供了漢化版的下載,但翻譯詞匯不太準確)
dce 是我比較喜歡的ps插件之一,我也經常建議一些處理圖片量大,需要快速調校的設計人員使用它。談到 dce 的核心項目,我認為最有價值的是 color cast fix 和 auto enhance 這兩個,為什么?因為這兩個濾鏡包含的功能要比用ps自己的方法達到的快,而且好。
我們就先從一個數碼圖像優化的實例過程上,來看看 dce 能達到的一些功能:
(你可以打開大圖比對這兩張圖的差異)
before
after
|||
我們先看看簡要步驟的動畫:耐心點,盯著看……
再推近點看看?還是要耐心點,盯著看……
ok, 現在我們開始分步驟講講dce的優化圖片過程:首先,我們需要分析圖片:原圖,是我從flickr上搜來的,非商業用途無版權問題。由于拍攝環境被一個粉紅色的墻面包圍著,所以整個畫面看起來偏粉色而且對比度不夠。從眼瞳的高光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來自正面遠方的窗戶的自然光,沒有閃光燈,反光來自正面的地板。身體四周還有背后的粉紅色環境光干涉。
所以,我們第一步最緊要的,是需要調整偏色。調整偏色的方法五花八門,在經典論壇上有各種詳盡的分析和介紹,我們這里只談談 dce 插件如何來做到快速的調整偏色。
(看清楚:我只用了快速這個修飾詞,因為調整偏色會因為目標圖片的千差萬別,而產生各種具體問題。dce 是一種快速,但不一定是最好的解決方法,所得到的結果也會因為你的主觀參數調節而有較大差異)
如你所見,上圖左邊是“自動白平衡”選項,下面會顯示出所探測到的偏色狀況。在下面有一個“高級設置”,是“將畫面的明度直方圖保持原狀”,這個選項只對一些特別的圖片有用。默認是不選,插件會自動將畫面的明度層次拉開,簡單說就是類似ps里面的“自動階調調整”功能。這樣會使畫面有較好的對比層次。在大多數情況下,自動白平衡功能就足以應付輕微的偏色狀況。但是,復雜的偏色就需要用手動調節。
如上圖,明顯在室內,但是拍照的時候色溫參照是室外光環境,于是,一切都篇藍。很簡單,我們將滑軌打到“室外”這邊,看到嗎,人物皮膚的顏色很容易就恢復正常。其他還有“使用了閃光燈”和“自動階調”選項,比較直白,就不用解釋了。
|||
再強調一下,通常數碼相機都會偏色,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拿到一張照片之后第一步需要檢測和調校偏色與否的原因。如果你是初學者,對于判斷偏色有困難,那么,dce 的這個調整偏色插件正是你的福音。你可以用它來檢測照片是否偏色,用自動白平衡檢測,你很快就看到差別。
下面這句話寫給高階的ps用戶:dce 的調整偏色功能,對于均勻偏色,單通道偏色,線性偏色有較好的反應,但是對于由于通道破碎,缺失,極色,高色溫干涉,純色點干涉等偏色圖片效果不佳,需要尋求其他途徑解決。
剛調整完偏色的照片看起來是比較可怕的,因為畫面上的大多數東西都開始顯露出原始和野性的本色,女人看起來就像卸了妝用探照燈照著用放大鏡看一樣,真的很痛苦!不過這是認識物象本質的好機會,你可以看到細微的色彩差別:上了唇彩的顏色顯得很可愛而有光澤,臉頰和鼻翼會顯得紅些,額頭發黃,眼瞼發青等等,連胳膊上那根青色的靜脈都顯得那么刺眼的明顯,護士該樂壞了吧。臉上的細節和色斑就慘不忍睹,所以我就不放原大上來了……,眼睛里面的那個紅血絲,我到最后還是忘了把它修掉。
好了,現在到了真正“破壞性操作”的時間了。這一步,是我的個人習慣,你可以忽略它?;诓⒎撬械臄荡a相機都處在可變焦的專業機型的緣故,大多數的數碼鏡頭都帶有“小廣角”傾向,如果和被攝對象的距離近,這種現象就越明顯。如果你不在乎這種微弱的廣角變形也沒關系,不過我始終認為調整過之后,特別是人像,會顯得“不那么胖”和“頭身比例看起來更舒服”。這是我的心理作用嗎?你比較下看看?
dce 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鏡頭畸變的校正工具,你可以正過來,反過去的調那些枕形變狀和桶形變狀,你甚至可以自己模擬出魚眼鏡頭的效果玩。
接下來進入 dce 的核心部分,autoenhance,自動增強。從上面的圖片中可以看到,右側有個de-noiser “去噪器”,消除噪點用的,但是我建議你不要用,原因很簡單:ps有更好的去噪工具?;壸筮吺菬o效,右邊是最大效果。然后是遠近,中景,特寫等物象距離選項,對應用強度做調整。反正都沒什么用,不如ps里日益強大的去噪功能。左邊,上面左側是“自動平衡”,不是白平衡,是明度平衡,實際上是明度級的反差。對于一些追求溫婉朦朧或者有大量細微色調的短調對比圖片,不要用這個功能,它會破壞畫面的mood,呃,中文是啥?哦,氛圍!
左下角這個是“中間調”,這個功能很好,比ps里面的伽瑪調整要好得多,如果你要將畫面的中間調之整體提亮,你試試看,ps里面無論是在階調曲線調整中間調還是直接伽瑪偏移,都達不到這么好的自然過渡效果。調整參數根據你畫面的需求來調整,如果目標是普通印刷品的話,需要高一些的中間調。右上,是“色彩”,實際上是畫面的純度調整。通常情況下,我都建議在 60 左右,畫面比較漂亮,也可能因為我的主要目標是廣告畫面,有些人覺得純度偏高。沒關系,你自己喜歡弄成啥樣都行,有些非主流還喜歡那種淡淡的黑白染色效果。下面還有個選項是enh details,增強細節,也就是銳化。但是這個也是個雞肋,不如其他ps濾鏡或更多的第三方濾鏡做得專業,所以也是建議不開。
|||
應用一下看看,現在畫面不像之前那么突兀了吧。接下來我們調整一下皮膚。實際上調整皮膚有兩個內容:一是皮膚顏色的優化,二是皮膚上雜物的清理,有些人籠統的稱之為“磨皮”是很片面的。
dce 的皮膚優化濾鏡,真的沒什么好講的,除了多一個“優化肉肉的色調”之外,就是虛化的強度滑軌。我只是建議兩點:一,復制一個新的層來做;二,做之前先把那些斑斑點點去掉,看上面,不去掉就運用,斑點還是會在。(不要把虛化的值搞的太大,微微能看到原來的皮膚紋理就好)
因為 dce 沒有提供好的銳化濾鏡,所以這里介紹一個第三方濾鏡“脆皮銳化專業版”。這個動作是和剛才的動作相反的效果,真的是銳化得很“脆皮”,有點麥當勞炸雞翅的效果。這個濾鏡的usm銳化比ps自帶的好,為什么?其實它就和你在ps里面把色彩模式換成lab,然后只對l的亮度通道做銳化一樣漂亮。省了好多步驟,不是嗎?由于銳化不是今天的主要內容,這個部分我們留著以后專門來講。
由于要達到溫和的皮膚色調,以及為印刷輸出做準備,要再次的對皮膚作色彩調整,這一步對屏幕圖像的意義并不是特別大,可以忽略。對于印刷圖片來講,如果面部的色彩青色成分過多,印出來會顯得很怪異,為了達到視覺上的平衡,現在我把面部的青色c降低,c和y和m的比值在 c:y:m = 2:12:18 左右,作為面部亮部的色彩,是合適的。因為這種調整是屬于“藝術”需求而不是“真實”需求,所以我稱之為“皮膚色調藝術調整”?,F在你就不會覺得那些什么血管之類的東西很突兀了,當然你也可以干脆修掉它。
最后,我還強化了一下眼線,眉毛,眼珠,嘴角,修正了一下上嘴唇,不讓那顆牙忽隱忽現顯得很輕佻(個人觀點,沒有一絲對模特不尊重的意思)。其他更復雜的修飾就沒有做了,嗯,有一個第三方濾鏡甚至可以把眼睛弄大,臉弄更瘦,頭發弄更多,鼻子弄更小……那個基本上是屬于手術內容了,以后再有空研究吧!
[color= seagreen]
變臉
|||
另外,dce 還有些特色的濾鏡,比較簡單,我就不說明了,直接貼點圖片好了。
dce套裝的曝光調整濾鏡
配合曝光調整,調中間調和背景
效果比對
用自動增強來調整中間調
dce 透視校正濾鏡
校正結果
關于dce 的下載,可以用下面的官方網站鏈接:
dce 全功能試用版(ps 插件) 下載
dce autoenhance 獨立版 下載
其他的 dce 下載鏈接搜索:
在 google 找 dce 套裝插件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