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念
數據庫,其實是一組結構化信息的集合。數據庫設計的目的是用于管理大量的信息。它采取有組織有結構的方式存儲數據,從而方便用戶管理和檢索需要的數據。
數據庫管理系統(DBMS),是允許用戶創建和維護數據庫的軟件程序。DBMS支持在表中以行與列的形式存儲數據。
關系型數據庫管理系統(RDBMS),是一種以相關表格形式存儲信息的DBMS。RDBMS基于DBMS。
2. 生命周期
數據庫的生命周期從概念上定義了數據庫實現的完整過程。
(1)需求分析:在開始和設計之前必先了解需求。
(2)邏輯設計:明確需求之后,通過概念化的數據庫建模工具定義數據與關系,如E-R圖。
(3)物理設計:物理設計步驟包含 表的創建與索引的選擇。
(4)數據庫實現:設計完成以后,通過數據定義語言(DDL)創建。
(5)數據修改:數據修改語言(DML)用于查詢與更新數據庫。也可以用于建立索引與約束(參照完整性)。
(6)數據庫監控:對數據庫進行操作時,監控器表明數據庫是否滿足性能需求。如果不滿足,就要對數據庫進行調整,從而重新進入監控,重新設計和修改階段。
3. 映射比
映射比表示某個實體通過關系能夠關聯的其他實體的數量。
(1)一對一關系(1:1):比如,每個部門,只能有一位部門領導。
(2)一對多關系(1:M):比如,多個訂單,可以屬于一個顧客。
(3)多對多關系(M:M):通常通過“一多一”格式實現,多對多關系需要第三張表(連接表)作為兩張表之間的路徑。比如,一個訂單包含多個產品,一個產品可以屬于多個訂單。
4.鍵的理解
(1)主鍵:唯一標識實體中記錄的屬性或屬性組合。
(2)外鍵:是關系中用于標識父實體的屬性。外鍵不僅可以保持數據的完整性,而且可用于連接不同實體。模型中的每個關系都必須通過外鍵的支持。
5.數據完整性的理解
數據完整性,表示數據庫中的數據值的正確性與一致性。
其中,主鍵值的存在與唯一性,保證了實體完整性。而引用完整性,需要子表中的所有外鍵值匹配父表中的主鍵值,或(如果允許的話)為空,從而滿足外鍵約束。
6.規范化規范化,是在邏輯數據庫設計中,把重復數據降至最低的技術,從而避免潛在的更新不一致。
(1)第一范式(1FN):無重復的列
(2)第二范式(2FN):屬性完全依賴于主鍵
(3)第三范式(3FN):屬性不依賴于其它非主屬性
概念很抽象,有位園友介紹的不錯:http://www.cnblogs.com/GISerYang/archive/2012/05/09/2491996.html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