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中展示網頁文字內容時,文字字體都會按照設計師在css中定義的字體族的順序來進行顯示。
什么是字體族?字體族就是你在css代碼中看到“font-family”的代碼內的一類字體名稱,例如下面這行代碼:
按照W3C標準,瀏覽器在解析一行代碼時首先會在系統中查找Comic Sans MS字體,如果系統內存在這個字體那么瀏覽器就會使用Comic Sans MS字體,如果沒有的話就接著查找幼圓字體,以此類推直到瀏覽器可以表達系統存在的字體為止。
注意了,“sans-serif”不是某個字體的名稱,而是一種在前面敘述的字體都無效時而最終選用的字體,稱為瀏覽器通用字體,它取決于你所用的瀏覽器默認的通用字體是什么,可能是“Arial”,也有可能是“Helvetica”。(sans-是法語前綴“沒有”的意思,意思是“無襯線字體”,無襯線字體我們接下來會有介紹)。這種情況是設計師應當盡量避免的,設計者應該盡可能給出齊全的字體設定(font set),以最大限度覆蓋所有系統是為上策。
那么,你可能會問了,萬一系統中都沒有瀏覽器想要表達的字體時,怎么辦?
那么瀏覽器會顯示該字體的缺字符,缺字符是字體中的特殊字符,通常顯示為一個方塊,所以有時候小編看到網頁上都是方塊時感到很囧。請注意,還有一種情況瀏覽器也會顯示方塊,那就是有某種字體A系統中存在,而恰好也被瀏覽器采納了,但是字體A中有個字符B是該字體中不存在的,那么瀏覽器也會以缺字符取代字符B的位置,表示空缺(瀏覽器表示壓力很大)。
字體的css命名規則叫做“font-family”,但不等同于印刷意義上的font-family,實質上應該稱作font set,印刷上的font-family是指一系列相同字樣的不同強度組合,例如Lucida Family、Arial Family等。
字母“M”中上下方突出的短橫線就是所謂的襯線,同理,“y、F、K”的上下方都用短橫線進行了突出顯示,為了彌補短橫線的僵硬感又對曲折部分進行了園角加強處理,所有這類末端進行了加強的字體均稱為襯線字體。我們經常在印刷出版物中看到這種字體,因為它們顯示得很小,但可讀性依然非常好,所以在印刷行業中被普遍使用,以降低成本。
在這里總結了幾套實用、簡單的字體族以供大家參考:
Tahoma系的中性字體,推薦在13px以上的環境中實用,Tahoma字體是小編最常用的字體,它的清爽在Windows系統中的默認字體里無可替代。
font-family:"Tahoma","Helvetica","Arial","Sans-serif;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