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要用拍RAW照片!因為只有這樣做才像是一個專業攝影師的范兒,只有這樣做才能有最好的最終照片效果。”相信這句話對于每個玩攝影的朋友來說都不陌生了。
這句話的出現頻率就跟“拍照主要是看相機后面那個頭”一樣高。那么到底真不真的?是大師忽悠人的吧!RAW真的那么厲害嗎?所有的這些疑問答案,以及筆者對RAW的態度轉變,為何不愛了,都在下文。
RAW好?有多好?
RAW格式被吹上天,其實是因為它可以提供最強的后期處理空間。攝影初學者常常都問,總是聽大師說拍照要RAW,這樣才顯得專業。真的不知道RAW到底專業在哪里。
筆者其實從小白開始也是這樣,聽老師說RAW專業,就開始每次拍攝準離不開RAW,可是以前真的不會去好好處理它。如果要證實RAW比JPG好,其實有一個方法,就是通過ACR的“拉回”操作就可以對比出來。筆者以一張拍過曝了的照片為例:
這是一張“辨識度”很高的照片。因為高光部分實在太多,一定程度上來說這是一張過曝了的照片。但正是由于這樣的照片,拍攝JPG和拍攝RAW的區別是非常大的。筆者打開Photoshop CameraRAW之后,簡單調整了一下可以看出以下差別。先看看JPG的試驗:
JPG原圖未調整ACR數值
-100高光之后的情況
經過相機機內優化而生成的JPG格式照片,由于本身已經是一種壓縮格式,好處自然是照片容量非常小,畫質相對也好。不過從后期處理JPG的高光部分可以看出,-100高光后人物衣服沒有半點細節可以被拉回,也就是說如果JPG過曝嚴重,是沒法兒回頭的,怎么也救不回。但如果你拍攝的是RAW呢?
大家來找茬。很明顯RAW照片竟然能神奇地還原出細節來。這是高光還原的一個例子,當然暗部恢復也是同樣道理,筆者就不再列舉了。
所以說,RAW風情萬種擁有無限可能性還真不是開玩笑的。對于一次成像技術不過關的朋友,RAW格式照片可謂是終極救星,死都可以救生。但從上圖也看到了,RAW只不過是提供最大限度后期潤飾空間,并不是“真萬能”。一張照片不遵循物理法則使用正確的光圈快門ISO來拍(超死黑與超死白),神仙都救不了。
拋棄RAW的理由..
隨著時代的進步,數碼相機的像素也一步步增大之后,照片格式的容量大小一直成為了攝影師最關注的問題之一。筆者使用最新型(諸如佳能5DS、佳能5D4、富士X-T2等相機)拍攝了一段時間后,開始慢慢察覺,最初說拍照就該選RAW的朋友,你感受到硬盤一片大紅是什么感受嗎?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