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看一些 css3 動畫的源碼實現時,發現 css 代碼的 animation 當中有一個比較陌生的單詞 steps ,在源碼中是這么寫的:
animation: thunder 2s steps(1, end) infinite;
查閱相關資料后發現 steps 函數是 animation-timing-function
屬性的一個值,那這個函數相較于其他值比如 ease , linear 的區別在哪里呢。
steps
在查閱相關資料后才發現自己之前對 animation-timing-function
了解不夠充分,實際上 animation-timing-function
的 function 指的是 steps() 和 cubic-bezier( ) 即貝塞爾曲線函數這兩個函數,像 linear , ease 這些值其實是 cubic-bezier()
函數的特殊值, steps() 函數同樣也有兩個特殊值: step-start
和 step-end
。在了解這些前提后,下面來具體分析 steps 函數的作用。
實際上 steps 函數和 cubic-bezier
函數分別對應動畫的兩種形式:跳躍式和連貫式?;仡櫰匠N覀兪窃趺词褂?nbsp; cubic-bezier
函數的:
div { animation: move 1s linear infinite alternate;}@keyframes move { 0% { margin-left: 0; } 30% { margin-left: 50px; } 100% { margin-left: 100px; }}
我們只需要在 @keyframes 中定義關鍵幀, cubic-bezier
函數會幫助我們在關鍵幀之間補幀使其成為流暢的動畫,但有時候我們不希望動畫連貫的播放,而是跳躍式的播放,那我們就需要借助 steps 函數了。
steps函數接收兩個參數: number 和 position 。 number 是正整數, position 有兩個值: start 和 end 。前面我們提到 steps 的兩個特殊值: step-start 和 step-end ,實際上它們分別代表 steps(1, start) 和 steps(1, end) 。那這兩個參數分別代表什么含義呢?
number: number 表示動畫被分成了多少段,比如上述例子表示 div 從 0px 移動到 100px 的這一整段過程一共被分成 4 段。
position: position 參數可選,默認為 end 。 start 與 end 的含義是什么呢,我的理解是: number 會將整個動畫過程分成多段或者說多個周期, start 表示動畫的狀態會在每個周期的起始點瞬間完成變化,而 end 則表示動畫的狀態會在每個周期的結束點瞬間完成變化。這里附上 W3C 官方文檔上的一張圖片:
上圖的坐標系中,x軸代表時間,y軸代表動畫的進度,在這張圖中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實心圓點,實心圓點表示的是動畫所處的狀態。我們來看第一張圖,它表示的是 steps(1, start) 。根據前面的解釋,整段動畫將會作為一段也就是只有一個周期,而指定了 start 參數使得動畫會在周期的起始點狀態發生改變,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第一個實心圓點的坐標為 (0,1) 。對于第二張圖片,由于指定了 end ,所以動畫的狀態會在周期的結束點突變,因此對應兩個實心圓點的坐標為 (0,0) 和 (1,1) 。下面的 steps(3, start) 和 steps(3, end) 也是同樣的道理,這里就不具體分析了。
接下來為了更加直觀的感受 steps 函數的作用,舉幾個例子來加深理解:
這里先舉一個連貫動畫來作為參考,部分代碼如下:
div {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color: red; animation: move 2s linear;}@keyframes move { 0% { margin-left: 0; } 100% { margin-left: 200px; }}
效果如下:
可以看到紅方塊是經過 2s 勻速運動到終點,然后回到起始位置
接下來是 steps(1, start) 的例子:
div {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color: red; animation: move 2s step-start;}
效果如下:
可以看到在我點擊刷新的一瞬間方塊就到達了終點,然后經過 2s 后回到起始位置
再來看看 steps(1, end) 的例子:
div {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color: red; animation: move 2s step-end;}
效果如下:
可以看到當點擊刷新時方塊并沒有運動,這是因為方塊會在 2s 后瞬間移動到 200px 的位置,然后動畫結束,回到起始位置,由于這個過程特別快,肉眼是看不到的,所以看上去就好像方塊沒有運動。如果想要停留在終點只需要給 div 加上 animation-fill-mode: forwards
即可。
我們再來看看分成多段的情況,首先 start 分成多段:
div {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color: red; animation: move 4s steps(4, start);}
效果如下:
上述例子我們將 4s 動畫分成 4 個周期,方塊會在每個周期起始點也就是 0s ,1s ,2s ,3s 處發生位移,從上述效果圖我們也可以看出,在我點擊刷新瞬間就完成了一次狀態變化,然后在 3s 后達到終點,在終點待了 1s 到動畫結束,回到起始位置。
再來看 end 分成多段的情況:
div {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color: red; animation: move 4s steps(4, end);}
效果如下:
指定 end 會使動畫狀態在每個周期的結束點發生變化,對應例子就是在 1s ,2s ,3s ,4s 處發生變化。從上述效果圖我們也可以看出方塊在我點擊刷新的 1s 后開始運動,在 4s 方塊移動到終點的瞬間由于動畫結束的原因又移動到起始位置,所以會產生方塊好像沒有移動到終點的錯覺。
總結
以上所述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CSS3 animation – steps 函數詳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問請給我留言,小編會及時回復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謝大家對武林網網站的支持!
如果你覺得本文對你有幫助,歡迎轉載,煩請注明出處,謝謝!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