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式設計
目前非常流行自適應設計與響應式設計,而且經常讓人混淆,自適應設計不應與自適應布局混為一談,它們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
在這先說明下這兩者的異同:
自從移動終端飛速發展以來,各種各樣的機型突飛猛進,很多網站的解決方法,是為不同的設備提供不同的網頁,比如專門提供一個mobile版本,或者iPhone/iPad版本。這樣做固然保證了效果,但是比較麻煩,同時要維護好幾個版本,而且如果一個網站有多個portal(入口),會大大增加架構設計的復雜度。
于是,很早就有人設想,能不能"一次設計,普遍適用",讓同一張網頁自動適應不同大小的屏幕,根據屏幕寬度,自動調整布局(layout)?
2010年,Ethan Marcotte提出了"自適應網頁設計"(Responsive Web Design)這個名詞,指可以自動識別屏幕寬度、并做出相應調整的網頁設計。
如圖所示就叫做自適應布局。自適應布局有它的使用價值,在于它能夠提供一種更加實用的解決方案,使得項目的實現成本更低,并且更加易于測試。一個自適應布局可以被看作是響應式布局的一個更加廉價的替代品,會在項目資源緊缺的情況下更具有吸引力。
而在響應式布局中你卻要考慮上百種不同的狀態:
響應式網頁設計是自適應網頁設計的子集。響應式網頁設計指的是頁面的布局(流動網格、靈活的圖像及媒介查詢)??傮w目標就是去解決設備多樣化問題。
響應式布局等于流動網格布局,而自適應布局等于使用固定分割點來進行布局。
當固定寬度與流動寬度結合起來時,自適應布局就是一種響應式設計,而不僅僅是它的一種替代方法。
背景
PC互聯網加速向移動端遷移;
移動端入口:當用戶希望通過手機來完成PC頁的操作時,常見的是商家的運營微博,期文案足夠吸引用戶點擊鏈接參加活動,如果該活動頁沒做響應式處理:頁面體積大、請求多、體驗差、兼容性差,層層阻礙最終導致用戶放棄參加。
優勢
開發成本低,門檻低
Native APP:Objective-C or Java – 學習成本高
Hybrid APP: 外殼+Web APP,需安裝。
響應式Web APP:HTML5+JS+CSS – 門檻低,極易上手,迭代快
跨平臺和終端且不需要分配子域
雖然可通過監測用戶UA來判斷用戶終端后做跳轉,但它還是分配了多個域,而響應式無需監測用戶UA沒有域的切換,只需根據終端類型來適配不同的功能模塊與表現樣式,它是跨平臺和終端的,1頁面適配多終端。
技巧
那么如何進行響應式布局呢?下面就一步步為你揭開響應式布局的面紗:
Skill 1 學會運用 Css3 Media Queries,根據不同的屏幕分辨率,選擇應用不同的Css規則
Media Queries語法簡介:
max-width:若瀏覽區域的寬度小于400像素,則下方的CSS描述就會立即被套用: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