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后的數據中心將會是什么樣子呢?構想下機房可能更信息化了,客戶的服務器租用和服務器托管將會自動化,機房的帶寬將會更大,網站的訪問速度將會更快。11年后的數據中心將緊緊圍繞這些基石,減少客戶眼中的“僵化”操作,更好地應對他們的迫切需要。下面就從數據中心供電方式的巨大變化;稍顯保守的云預測;DCIM將發揮重要的作用;利用率將更高預測下:
數據中心供電方式的巨大變化: 專家們認為數據中心將利用混合能源來提供電力。太陽能居首位,其次是勢均力敵的核、天然氣和風力混合發電。65%的專家認為巨型基礎設施可能將采用私人發電。
稍顯保守的云預測: 行業專家預測三分之二的數據中心計算在2025年將在云上進行。這實際上是一個相當保守的估計。據思科全球云指數顯示,云工作負載代替了當前大約46%的數據中心工作負載,而在2017年將達到63%.
DCIM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29%的專家預測所有的系統和層級將具有全面可視性,而43%的專家預測數據中心將能自我修復和自我優化。以上表明72%的專家認為,2025年DCIM的部署程度將明顯高于DCIM現有的估計值。
利用率將更高: 可視性的增加有望帶來更有效的整體性能,72%的行業專家預測2025年的IT資源利用率將至少達到60%.平均預測的值達到70%.相比之下,如今的利用率平均估值低至6%到12%,做得好的地方也只有30%至50%.
其他的如:芯片級冷卻、增強的服務器效率、更高的數據中心溫度和新型的功率輸出。但不會出現任何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式。
還有就是混合云將成數據中心標配;DIY服務提升組織優勢;數據分類提高決策效率;靈活的商品化數據服務。
最后,11年后的數據中心將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客戶是否應用某種云端服務來操控香港服務器租用或者香港服務器托管,將取決于他們是否碰到了瓶頸、亦或是有向上層或終端擴展項目的需求。未來,在對數據災難進行恢復時,客戶只需要支付相關費用,就可以通過觀察指示燈、按下相應按鈕等“傻瓜化”的操作,來進行數據的保護性復制和持續性存儲,他們甚至不需要進行后臺,管理和維護站點內的各種功能模塊。
總之,以上的只是小編的個人在互聯網上收集的資料整理起來的一些猜測。不管以后是香港服務器租用還是香港服務器托管只會更信息化,例如那臺服務器在出現故障之前都會發出警報或者反饋到機房管理人員那里。機房的系統建設化將會更好。
PS:香港濱網電訊機房(數據中心)簡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