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針對系統調用過多的優化
我這次的優化針對syscall調用過多的問題,所以使用strace跟蹤apache進行分析。
1. apache2ctl -X &
使用-X(debug)參數啟動httpd進程,這個時候只啟動1個httpd進程
2. ps -ef | grep httpd
找到需要strace的pid
3. strace -p $PID -o /tmp/strace.log
發送一個http請求到httpd,就能看到strace信息了。
一、include_path問題
一般可以看到很多這類信息:
stat64("/error/dir/test.php", 0xbfab4b9c) = -1 ENOENT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解決方法:
1. 在應用php里面設置include_path,去掉'.'等相對路徑,將其中包含使用文件比較多的目錄放到前面。保證遍歷include_path的時候能夠很快找到。
2. 使用絕對路徑進行include,require,include_once,require_once
3. 使用php的自動加載機制
二、apache的rewrite配置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RewriteEngine On
RewriteCond %{DOCUMENT_ROOT}%{REQUEST_FILENAME} !-f
RewriteCond %{DOCUMENT_ROOT}%{REQUEST_FILENAME} !-d
RewriteRule .* %{DOCUMENT_ROOT}%/index.php
#RewriteRule .* /index.php
這里最后一個注釋掉的rewrite配置不好,因為它每次請求都會多一次syscall
stat64("/index.php", 0xbfab4b9c) = -1 ENOENT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三、apache日志問題
我們在測試一個問題的時候,發現如果自定義日志里面記錄了訪問時間等信息,會多出很多
stat64("/etc/localtime", {st_mode=S_IFREG|0644, st_size=165, ...}) = 0
如果記錄的日志比較多,性能下降非常嚴重,對于簡單應用,記錄復雜日志,性能會下降30倍。
解決方法:
在多個apache前端架http層的proxy,如haproxy,nginx。在這些地方記錄日志。接入層負載一般不高,所以proxy可以做一些記錄日志的工作。在這種配置下,可以關閉apache的日志。
四、realpath()問題
大家可以看一下這篇文章:http://bugs.php.net/bug.php?id=43864
lstat64調用多了之后,主機CPU和IO都會比較高。
究其原因,因為php5.2.x對realpath()的實現不夠好,導致會針對目錄層次,逐級調用lstat64()。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它使用了realpath_cache,針對某個文件,存儲其realpath。這里只存儲了葉子節點的realpath,而對 路徑上的內容沒有存儲,所以在做"/a/b/c/d/e/f/g/a.php"realpath檢查的時候逐級調用lstat64,而在做"/a/b/c /d/e/f/g/b.php"檢查的時候,還要對""/a/b/c/d/e/f/g/"做逐級檢查。所以有些優化建議就是"減少目錄層次,甚至放到"/"根目錄下"。當然我不推薦這么干。從5.3.0開始,php對realpath()做了高效的實現,路realpath的中間路徑也做了緩存,以上面的情況為例,檢查"/a/b/c/d/e/f/g/b.php"的時候就只會做"b.php"的檢查了。所以,升級到php5.3.0以上版本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解決方法:
1. 盡量少用include_once和require_once
因為這兩個函數會做realpath檢查,防止有符號鏈接的情況導致重復加載。不用它們就能減少realpath的調用。
2. 合理設定php.ini中的realpath_cache_size和realpath_cache_ttl參數
既然使用了realpath_cache,那肯定有大小限制。對于使用了很多文件,比如用了Zend Framework的項目,可能默認realpath_cache_size=16k就太小了,需要增大這個設置,推薦設置為256K以上。另外默認realpath_cache_ttl=120,2分鐘就過時了,怎么也要設定為3600(1小時)。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