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撼”與“捍”引發的熱議引人深思,過分依賴輸入法,導致提筆忘字現象時有發生,到底我們該如何避免對輸入法的依賴和越來越多的科技依賴,以及對我們日常的聽說讀寫造成的影響?相信一個“撼”字的錯誤并不是一次意外,那么如何避免過分的依賴輸入法?本文將為你系統的解釋答案。
如果因為讀音相同而出現的錯字,可能是使用了拼音輸入法寫出這兩行字,再將字制到錦旗上。當然這只是編輯的猜測,文化單位方面已做出道歉,咱們也就不深究了。但使用拼音輸入法時也要注意同音字輸入錯誤的情況,避免出現一字之差,貽笑大方的情況。
我們先來看一些關于拼音輸入法錯字的小笑話:
長沙太守韓玄死于胃炎之手--韓玄是得胃病死的。(胃炎=魏延)
張遼威震逍遙津,打敗了動物--是獅子還是老虎?(動物=東吳)
江東年輕主帥魯迅,成功的擊敗了蜀軍--大文豪真厲害還當過將軍。(魯迅=陸遜)
曹操親統大軍于六倍的軍隊交鋒--曹操雄兵百萬,他的六倍兵力是多少?(六倍=劉備)
孟獲在瀘水岸邊被麻袋生擒--被人用麻袋套著頭痛扁了一頓!(麻袋=馬岱)
曹操放聲痛哭國家--誰說曹丞相是奸臣,人家多愛國啊!(國家=郭嘉)
草皮逼漢獻帝退位--草皮都那么囂張,皇帝還真不好當。(草皮=曹丕)
如果這么多錯字出現在三國演義的書中,恐怕中國的四大文學名著不僅會少一部,而且《笑林廣記》大概要多個姊妹篇了。
某報在2006年對近兩年文字錯誤進行量化分析之后,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果:“拼音輸入法”的錯誤率是“字形輸入法”的9倍。
統計顯示,該報20個月中因電腦錄入造成的錯誤共1896處,占錯誤總數的50%左右。而在與輸入法相關的錯誤中,因“同音輸入”造成的錯誤,如“突破”誤為“圖破”、“重點”誤為“終點”等,共有1703處,占90%;因“字形相近”造成的錯誤,如“緊”誤為“紫”、“租賃”誤為“租憑” 等,共有193處,占10%。鑒于這一統計的時間跨度長、范圍廣,且具有連續性,可以認為,其結果基本反映了拼音輸入法和字形輸入法造成我國出版物文字錯誤的比例。
另外一項調查顯示:在我國長期使用“拼音輸入法”的用戶中,有“提筆忘字”經歷者超過95%。這是因為許多人長期在電腦、手機上“打拼音”,已經習慣了用拼音“代替”漢字。越來越多的人“提筆忘字”,甚至不會寫字,這是千百年來中華文化中從未有過的一件怪事,這種現象與“拼音輸入法”有極大關系。出現“撼”現象,也讓國人重新認識到平時依賴拼音輸入法、對漢字的識別要加強;甚至有網友表示,要對下一代負責,深度加強漢字學習。
隨著拼音輸入法越來越智能,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依賴輸入法,在打出的字中往往因為追求速度而忘記校正或選擇正確的漢字,才會出現“撼”字之爭議。
用拼音輸入法打字如果一味求快,那么打出來的字更可笑,比如“你嚎(你好)”、“獸擊號(手機號)”等。列舉這些錯字出來,是想讓大家多注意拼音輸入法不能一味求快而對錯字忽略不計,在溝通或寫作時會造成可大可小的影響。
以用戶數量最多的搜狗、QQ和谷歌拼音輸入法來看,三個輸入法在聯想、糾錯、智能云輸入都有卓越的表現,但在選擇字的時候,還要要靠我們自己的檢驗,才能減少錯別字的出現。
既然是輸入法與錯別字之間有關系,那我們先來回顧輸入法的發展:
輸入法演變歷程
1.全民學五筆時代
國內在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推行電腦學習,并附帶五筆輸入的教學,從1990年開始,電腦普及課程與五筆輸入、DOS逐漸進入國內每個城市,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學習電腦的人基本都要從五筆字根開始學習,當時拼音輸入法就是全拼,相對于五筆輸入法來說,全拼打字速度慢,重碼多;所以在那個時代,五筆輸入法是最普遍,也是大力推崇的打字方法。當時國內的打字員、公務員培訓、計算機專業都要求學習五筆輸入法,可以說,20世紀90年代,是全民學五筆的時代。
2.拼音輸入法興起
拼音輸入法落后于五筆輸入法,在21世紀初期開始得到全面發展,常見的拼音輸入法有:微軟視窗操作系統內置的智能ABC、微軟拼音輸入法以及市面上非常流行的拼音加加、紫光拼音輸入法為代表,這個時代的拼音輸入法,隨著智能聯想、自我學習、模糊、細分專業詞庫等功能的不斷完善,用戶使用拼音輸入法錄入文字的速度得到大幅提升,由于拼音輸入法不需要用戶花費額外的學習成本,因此很快贏得大多數計算機使用者的親睞。
3.網絡化智能拼音輸入法
從2005年開始,以搜狗為代表的新一代拼音輸入法迅速崛起,伴隨中國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搜狗拼音輸入法為用戶提供了多種網絡相關功能:自動升級詞庫、快速換膚、英文單詞提示、中英文詞典等,進一步提高用戶體驗。
目前用戶量最大的拼音輸入法有:搜狗、QQ、谷歌等拼音輸入法,百度、新浪、阿里巴巴等多家互聯網公司也都開始涉足拼音輸入法領域。微軟拼音輸入法為了不失去用戶,最近又推出了微軟拼音輸入法2010,這款新輸入法是在以往微軟拼音輸入法的基礎上,廣泛借鑒了目前市面上其他拼音輸入法的優勢。但隨著輸入法軟件越做越“臃腫”,在線云輸入也許將是拼音輸入法的再次飛躍。 拼音輸入法發展因素
簡單、快速、易用等優勢讓拼音輸入法迅速將五筆輸入法拉下寶座,搶占大半壁江山。更因搜狗拼音輸入法的聯想、糾錯、智能云輸入等多種網絡特色功能,被越來越多的網友所接受。
搜狗拼音輸入法、QQ拼音輸入法、谷歌拼音輸入法漸成主流;同時,在手機上深受用戶歡迎的百度輸入法也證明,智能拼音輸入法的成功。
QQ拼音輸入法可以綁定QQ號
回顧21世紀初期的拼音輸入法,以智能ABC、全拼和微軟拼音為代表,深受歡迎的智能ABC輸入法,Windows3.2和 Windows95/98中自帶的一種漢字輸入方法,由北京大學的朱守濤先生發明。它簡單易學、快速靈活,受到用戶的青睞,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已經是非常智能的一款拼音輸入了。
智能ABC
微軟拼音輸入法是Office中文版的一個組件,安裝Office中文版就會默認安裝上微軟拼音輸入法,在使用時與智能ABC有較大的差異,習慣智能ABC的用戶在使用微軟拼音時會不適應。
微軟拼音輸入法
全拼輸入法對于輸入的要求較高,區別于智能ABC的簡要輸入;優點是可以打字典上找不到的字。這是一種偏旁與拼音相結合的輸入法,有點類似于五筆+拼音。
但拼音輸入法在使用上有一些弊端,追求快速輸入的同時,增加了錯字出現的頻率,想當年那些網絡流行語“斑竹”、“大蝦”等詞匯,源于輸入錯誤,大家將錯就錯,這些區別于字面的網絡語言也火了。仔細回頭想想,如果這些字出現在當時的語文考卷上,老師會不會給分呢?我們在打字時,要盡量糾正輸入錯誤,傳播正統的中國漢字。 使用五筆輸入法的高端人士
王碼五筆輸入法是20世紀90年代最火的五筆打字,幾乎每個報名電腦培訓的學生都要背五筆字根。對于那些要求打字快速的工種來說,熟練掌握五筆輸入法是必備的求職敲門磚。比如打字員、電腦培訓師、速錄師等,這些工作在當時都是中高端級別的。
王碼五筆輸入法86版字根表
其它五筆如極點五筆,萬能五筆,海峰五筆,智能五筆,搜狗五筆,可以說是高級五筆,個性五筆,有各自的發明人,但基本上都是以86版五筆為編碼標準的。會五筆86版,就能用這些五筆。
學習五筆沒有什么秘訣,就是背誦五筆字根表和練習?,F在有很多五筆打字練習的軟件,要打字快就要多練習。很多不懂得拆字字根,軟件的界面都有提示,可以一邊打字一邊學習拆字方法。對五筆輸入法感興趣的網友可以試用一下五筆輸入法,體會不一樣的輸入。
王碼五筆字根圖
由于五筆輸入法對漢字的字形結構要求較高,所以,當時的輸入法錯誤率偏低,主要是重碼的機率低。目前因為使用拼音輸入法的用戶較多,五筆輸入法的關注度相對較少,但學會五筆輸入法后,會降低打錯字的頻率。 輸入方式習慣避免錯別字
在漢字輸入問題上,錯別字大體上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偶然的,比如使用五筆分析字根出現錯誤,使用拼音輸入法敲錯了字母等。另外一種是“必然” 的系統錯誤,基本上是拼音輸入法的“專利”,由于同音字和同音詞的智能判斷迄今為止仍難以令人滿意,不管是不是主觀的放松警惕,大量的諧音錯字涌入互聯網,甚至開始在傳統上一直嚴謹的報紙、電視領域大行其道。
避免輸入錯別字的一些技巧
智能拼音輸入法的開發本來是用來方便用戶的輸入,提高工作效率的,但用戶如果太依賴于此頻出錯別字的話,效率反而下降了。
1.不過分依賴輸入法聯想功能
大部分智能拼音輸入法的聯想功能,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幫助用戶更快輸入,但在某些時候也會引導用戶輸入錯字。如下圖所示:
原文來自于微博分享 拼音聯想功能造錯字
乍看沒錯,對不?但是仔細讀一讀,你會發現有個字是錯的,并且是聯想輸入造成的 - “它玩的卻是整個天空”是不是更符合語義呢?輸入法的聯想功能也會在我們不經意間制造錯別字,在每次打完漢字后,仔細核對一下,避免聯想功能帶來的困擾。
2.使用搜索引擎幫忙檢查
如果在打字時遇到不確定或者拿不準的字詞,可以用百度搜索,如果輸入同音字而出現錯誤,百度會提示,您是否要找這個詞?
3.多練習打字
這里的練習打字,不是指速度,而是指準確度;在與朋友或家人用QQ、MSN等通訊工具聊天時,可有意無意糾正自己輸入過快而打出的錯別字,將打字準確性作為習慣養成后,相信錯字率會直線下降。以故宮的“撼”字為誡,避免一字之差的笑話。
編輯總結:
對于太過依賴拼音輸入法和疏忽檢查的用戶,看到這些例子是否需要警醒自己一下?在使用拼音輸入法時不要一味求快,打出的字要校對一遍,看是否因為智能拼音的聯想功能而出現上面的錯誤。如果有些不確定,可使用百度或其他搜索引擎幫助檢查。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