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發布過筆記本的微軟,今年說Surface Book是迄今為止最好的筆記本。一向在硬件發布上低調行事的微軟,一下子發布了6款全新硬件,還揭開了HoloLens的最終謎底。
昨晚的發布會可以稱得上是有史以來最忙碌的微軟發布會,即便在今年1月20日,我們已經經歷了一次Win10與HoloLens的震撼。
但昨晚的一切都是消費者與用戶觸手可及的,不論是Surface Book、新一代的Surface PRo 4、Lumia 950/950 XL、Microsoft Band 2還是HoloLens,有差別的只是價格與上市時間。
當微軟公關負責人Frank Shaw宣布,這是一場長達95分鐘的發布會時,我就已經意識到其中將涵蓋許多并沒有泄露過的內容?,F在的微軟在保密性上更像過去的蘋果,至少我們不知道Surface Book是一臺筆記本,而我們早已知道ipad Pro與玫瑰金iPhone6s。
Windows與設備部門負責人Terry Myerson說實話,演講水平一般,至少他的開場并沒勾起我太多興趣。如果讓微軟CEO Satya Nadella先說,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作為Windows與設備部門負責人自然少不了他的數字匯報時間。
從北京時間22:06開始到22:16,十分鐘的時間內Terry Myerson公布了8個與Windows和微軟硬件相關的數字。其中最值得大家關注的就是,現在全球已經有1.1億臺設備運行Windows10,作為對比Windows 7銷量突破1億花了5個月的時間,Windows 10僅僅2個多月。
微軟還是掩飾不住自己得意的心情,因為在Windows 10之外,Surface業務營收已經達到35億美元。在Windows、Office、Azure等業務之外,Surface成為了微軟硬件的井噴點。
這也是為何,微軟投入更多力量在Surface上,選擇同時推出Surface Pro 4與Surface Book,這也是為何Panos Panay是昨晚的主講人。
但這些數字并不代表微軟被所有人認可。在Satya Nadella成為CEO之后,從裁員到內部重組,Nadella通過精簡結構,推動微軟的快速運轉。
同時發力云服務,以此構建一個無平臺間隙的生產力系統。過去一年,軟件與服務是微軟的主題,予力賦能成為了微軟努力的目標。我們看到微軟推出大量跨平臺服務,還破天荒為蘋果站臺。雖然這樣的舉措讓微軟變得更輕盈,但缺乏硬件支撐,服務是你的,可生態卻是別人的。
與此同時,Windows 10的推出并未給PC生態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即便英特爾十分給力的帶來了第六代酷睿處理器。但從目前的市場上看,用戶在更新Windows 10的積極性上有所保留,特別是企業市場,目前僅有800萬企業用戶升級到Windows 10。
微軟歸根到底還是一家to B企業,以云服務為基礎,配合Windows與Office以及Surface等的軟硬生產力支持,才是微軟提振PC市場讓用戶重新對Windows感興趣的辦法。
同蘋果一貫的自我打拼不同,一直以來微軟都是依靠眾多OEM、合作伙伴幫助構建Windows生態??蓪嶋H上,我們本應該在Windows 10消費者免費更新的時候,就意識到微軟已經開始尋找Windows授權收入之外的紅利。
正如Nadella所說:“沒有哪一款設備會成為用戶的核心。”那么既然如此,為什么微軟不能有這樣的嘗試。
Nadella將微軟的企業靈魂歸結為,為這個星球上的每個人予力賦能。這是Nadella口中驅動微軟推出新設備的原因,但我相信另一個隱形因素是,微軟看到了Surface營收的可能。
新的Surface Pro 4變的更加輕薄、性能更高、擁有全新的配件,但外觀上并沒有看到太多的變化,其核心依舊是生產力輸出。
總體來說,這是一個穩妥升級方式,Surface Pro 3已經在市場上證明了自己的價值,98%的Surface Pro 3用戶愿意向自己的朋友推薦它,而Surface Pro 4就是這些人的最佳選擇。
因為與Surface Book的價格差,Surface Pro 4在市場上的還將繼續收到追捧,對于學生、年輕白領、商務人士,Surface Pro 4還將是最佳選擇。
嚴格意義上,在微軟口中Surface Pro是筆記本的替代品,它是微軟為那些有混合需求的用戶提供的解決方案,而Surface Book就是一臺真正意義上的筆記本。
多年Windows市場耕耘,微軟熟悉OEM、用戶的想法,過去一年在Laptop這個分類中,真正驚艷到用戶的是DELL的XPS 13,除此之外談不上太多設備。既然如此,那么微軟自己推一款筆記本也就不足為奇。畢竟與OEM分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強悍的性能、同Windows 10的最佳結合,當然還有彪悍的價格,一切都瞄準了MacBook。在IDC對于2015年第二季度全球PC市場出貨量的統計中,蘋果的MacBook逆勢增長16.1%,作為單品MacBook需要引起微軟的注意。既然Surface營收已經達到35億美元,那么沒有理由不去嘗試。
比起Surface的強勢,微軟雖然宣布了全新的Lumia,但可以看出作為“吊車尾”,它的重要性正在減弱。
雖然配合Windows 10微軟在Lumia 950與950XL上添加了水冷、虹膜掃描和Continuum功能,但它的對手太過于強大,不論是在生態上還是產品本身,iOS與Android并不愿意給Lumia哪怕一點點機會。
從這次發布的變化,可以清楚的看到微軟的態度,筆記本、二合一設備,我自己做;手機,OEM愿意你們來。如果不愿意,那就算了吧。
而Microsoft Band,我依舊相信它還是只是錦上添花。微軟實際上已經在物聯網生態探索多年,但現在除了系統之外,微軟還是選擇以Microsoft Band的方式為突破口。
但這一次,微軟在手環上應入了更多應用支持,希望能夠為那些關注健康生活的用戶提供額外的服務。
而微軟在這里埋下了一個伏筆,就是Microsoft Health中的數據,如果與醫院或者體檢等醫療機構打通,那么大數據發揮的作用將會為我們的健康生活帶來更多幫助。
至于HoloLens,我并不想談太多,畢竟它不像Lumia或者Surface那么易于想象。
而體驗過HoloLens的人還畢竟是少數,如果你和我一樣體驗過HoloLens,那么你就能夠明白3000美元的定價,對于一個有著工程、設計以及其他細分需求的用戶來說,一點都不算貴。
相比之下,反倒是對于微軟來說,黑科技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成本是高昂的。將HoloLens付諸實用,微軟還需要面臨大量的挑戰,包括HoloLens本身的體驗、生態系統的構建、銷售渠道的鋪設等等。
現在這個微軟,慢慢開始走出移動市場失利的陰影,大環境亦是如此,不論是企業還是消費者,都開始更加關注生產力為工作、為生活所帶來的變化。
從“設備與服務”到“移動為先,云為先”再到“予力賦能”,微軟有點想明白了。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