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終于正式推出了更大尺寸的全新ipad PRo。這款設備加入了全新的觸控筆Apple Pencil以及藍牙鍵盤Smart Keyboard的支持,這讓人開始對iPad Pro的生產力屬性有所期待,現在就連微軟也為其站臺了。
對于iPad Pro以及微軟的Surface Pro系列來說,Apple Pencil和Surface Pen是它們引以為豪的一項設計。那么觸控筆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夠讓微軟對其如此著迷,甚至讓蘋果推翻自家創始人“最好的手寫筆就是手指”的想法呢?
首先,觸控筆作相對于手指提供了更為高精度的輸入方式,比如書寫內容、記錄公式。這樣的特性能夠使得觸控筆滿足一部分深度用戶的需求,也讓它在復雜情況下擁有比手指更高的效率。而壓感的加入還使得觸控筆能滿足更復雜的需求。因此觸控筆的出現,可以說改善了復雜內容輸入的效率。
而為了改善輸入效率,觸控筆從軟件與硬件層面開始發生變化。
Paper與紙
而Apple Pencil本身同時強調了其豐富的記錄屬性,從力度、角度等多方面提升了iPad Pro的記錄效率。從“忠于真實”這個層面來說,iPad Pro展現了其觸控筆的輸入效率潛能。但蘋果對于觸控筆關鍵的壓感級別與響應速度都沒有明確的信息。
而在軟件層面,iPad上由Fiftythree團隊開發的應用Paper曾在今年五月推出了名為Think Kit的新功能。Think Kit能夠通過其獨有的觸控筆幫助用戶快速繪制內容,Think Kit會判斷用戶輸入的圖形,將其修正為矩形或是圓形等規則圖案,用戶不需要工工整整地輸入內容,效率也得以提升。而且這一回,微軟也為iPad Pro上的Office應用也針對設備優化,除了多任務支持之外,用戶也能夠輕易地繪制規則圖案。除此之外,iPad Pro還在應用內加入了不少方便觸控筆的功能,這在軟件層面提升了觸控筆的輸入效率。
iPad Pro與Apple Pencil在生產力應用上的合作——如Office、Adobe系列應用、筆記類應用等,讓人看起來很棒,軟件層面上的改進讓Apple Pencil變得更易用,也讓iPad Pro的功能更為豐富。換句話說,iPad Pro確實如其名,是一款強化的iPad而非一款PC取代品。iPad Pro似乎指出了一條關于移動設備觸控筆的發展思路:
通過軟件層面的改進,讓觸控筆輸入更輕松。但如果要說iPad Pro能夠徹底取代當下的數控板與專業軟件,成為每個“專業用戶”的必需品,恐怕需要iPad Pro正式上市后才能知曉答案。
微軟的追求
如傳統紙筆般的體驗,是微軟所追求的目標。
這聽起來容易,然而做起來實在是太難了。人類使用紙記錄事物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而且紙筆至今仍是相當普遍的記錄方式。它異常簡單,而且能夠記錄相當豐富的內容——尤其是鍵盤、語音錄入無法完美、高效、快捷錄入的信息,例如最常見的公式、圖案以及一些無規則內容。
觸控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這一情況,然而其輸入精度仍然存在不小的差別,尤其是中文的手寫輸入很多時候是一種災難——相對英文更復雜的筆畫使得中文字體書寫要占據更大的體積,意味著你在移動設備上記下的內容,很多時候都要比你正常書寫的字體大得多,同樣面積下記錄的內容減小,效率相比傳統紙筆也會有一定的下降。
而書法愛好者恐怕會對觸控筆更為抗拒,由于觸控屏幕本身的特性,使用觸控筆書寫時會非?!盎?,又加上傳統筆本身構造帶來的變化萬千的書寫體驗,要讓他們覺得觸控筆能帶來“如紙筆般的體驗”恐怕需要更多的技術努力。
也就是說,Surface Pen需要從技術層面不斷提升,才有可能滿足“更專業”,或者“更富有生產力”的需求;而軟件層面的提升能夠讓Surface Pen的體驗更貼合“移動設備”領域的需求。關于前者,微軟通過N-trig開始強化觸控筆技術,而關于后者——令人驚艷的Paper應用正是由從微軟Courier團隊離開的成員所創造,微軟Courier作為早期相當概念化的觸控電腦項目,最終能夠有多少內容被Surface Pro系列所傳承,這個問題只有微軟可以回答。
我們當然希望未來Surface Pro系列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專業的觸控筆體驗,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iPad Pro在觸控筆設計上的一些思路同樣值得借鑒與接受。對于消費者來說,優秀的體驗遠比平臺之爭有意義得多。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