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我們預期的一樣,盡管并未正式聲明,但微軟基本上已放棄了運行Windows RT系統搭載ARM處理器的設備,轉而發布搭載X86架構處理器的,運行著完整版Win8.1系統以及未來能夠升級Win10的Surface 3。
作為強調生產力的平板,第一代和第二代Surface從系統層面來看無疑是巨大的失敗。包括Lumia 2520在內,同期搭載Windows RT的平板不論是銷量還是口碑似乎都很難拿上臺面。微軟為狙擊ipad而走的雙產品路線(Surface / Surface PRo)本身就代表著“生產力”,但前者所運行的Windows 8.1 RT系統不包含完整的桌面運行環境,生產力也基本上僅限于IE瀏覽器和Office之間,加之不支持傳統的X86應用程序與Windows應用商店應用匱乏,自然也就吸引不了消費者。
Surface Pro產線則較為成功。雖然Surface Pro設備配置高,體驗較好,但售價也較高。由于Windows RT的失敗,Surface Pro同時肩負著“和iPad Air競爭”、“和MacBook Air競爭”的雙重責任。肩負超極本一責時,與MacBook Air相比Surface Pro的價格較為優惠,但肩負平板電腦一責時,Surface Pro的價格比iPad高出一大截。
而蘋果今年又推出新產品MacBook,進一步細分市場,微軟只能用Surface Pro 3加上頻頻降價的舊款Surface Pro來手忙腳亂地還擊。
這時候,Surface 3出現了。
意義何在呢?憑借優于Surface Pro 3的續航能力和與Surface Pro 3相當的擴展能力,加上完整的Windows操作系統和毫不遜色的使用體驗,在$499價位上Surface 3幾乎不輸于任何一款平板設備,甚至是二合一設備。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花費$499購入一臺輕薄的、便攜的、擴展性超強的高分屏設備的話,Surface 3有足夠多的理由成為你的首選。
Surface 3能從iPad那里搶來用戶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教育市場里iPad雖然輕松地占據了半壁江山,軟件協作困難,本地文件管理缺失,強制性操作邏輯等無時無刻不在向我們證明iPad并沒有足夠多的理由留在該位子上,份額夠高只是因為更好更合適的產品還未出現。
Surface 3依靠完整的Windows體驗、有競爭力的價位、X86架構處理器,加上官方以及現有的Windows第三方擴展帶來了更高效的生產力——數位板,高精度電磁筆,專業鍵盤,固態硬盤,你能想到的PC外設它都能駕馭。至于iPad身軀下暗藏著的無數iOS應用和游戲,在Windows桌面上應用從來都不是問題。
Surface系列自誕生之初就有著不同的價值導向,它是為了使用者更方便更高效地完成工作,而不是另辟蹊徑去指導消費者該如何借助一個陌生的工具完成既有的任務。
從輿論來看,大眾心中對Surface也早已有了定義——它不是PC也不是平板電腦,不直接面對MacBook系列也不針對超極本市場;在揮別Windows RT后,Surface與Surface Pro的分界線也漸而模糊,Surface就是Surface,Surface 3也就是Surface 3——非傳統定位的系列設備。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