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像素數量便是用戶購買一款數碼相機或是拍照手機的標準,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發現像素并非一切,只有在擁有高質量、大尺寸的圖像傳感器,再配合出色的圖像處理引擎,才會讓高像素有用武之地。
很多朋友可能都知道三星Galaxy S5搭載了ISOCELL相機模塊,這種新的技術宣稱可以增加鏡頭進光量、并在低照明環境下實現高保真色彩效果,可以取代傳統的BSI背照式傳感器。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ISOCELL技術是否能夠為手機帶來更高的拍照畫質。
高畫質的關鍵:進光量
決定數碼相機拍照畫質的一個關鍵,便是進光量。如果一個傳感器的每個像素體積更大,便容易承載更多光線,對畫質提升是有幫助的。所以,全畫幅數碼相機通常用于非常棒的拍攝效果,因為傳感器尺寸夠大,每個像素相比小畫幅產品擁有更多空間、也就能夠獲得更多光線。不過,對于手機來說,集成更大尺寸的傳感器就意味著手機體積、耗電量增加,這與趨勢是相悖的,比如三星Galaxy S4 zoom這樣直接集成相機傳感器和鏡頭的產品,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另一個例子是HTC的UltraPixels技術。實際上,這種技術是在傳感器尺寸不變的基礎上將單個像素放大,實現更好的進光量,但是缺點就是分辨率下降,所以HTC One僅有400萬像素的輸出尺寸。
FSI與BSI傳感器進光量對比
然而,并不是每一個廠商都愿意使用HTC這種“有失有得”的理念,畢竟400萬像素在目前來說,已經無法實現更好的照片細節。所以,在手機領域,更有效的解決方案是在傳感器尺寸不變、像素不變的情況下,提升進光量,達到更好的拍攝效果。BIS背照式傳感器相比之前的FSI傳感器,已經通過優化金屬布線,實現了進光量的增強,但,這還遠遠不夠。
ISOCELL技術能夠解決什么問題?
ISOCELL技術實際上仍是基于BSI,但是擁有一些改進。簡單地說,便是通過在形成隔離像素與相鄰像素之間形成物理屏障,縮小它們的間隔區,避免BSI傳感器中單個像素間形成的干擾問題,讓像素能夠獲得吸收更多光子,獲得更好的照片效果。
從官方數據來看,ISOCELL相比BSI能夠減少30%的像素串擾,從而提升清晰度和色彩表現。另外,在設計集成化方面,ISOCELL還能夠進一步縮小相機模塊,讓手機和平板電腦變得更加輕薄。
實拍效果如何?
說再多的技術細節也是乏味的,因為對于用戶來說,實際的拍攝效果才最重要。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相同尺寸的BSI傳感器和ISOCELL傳感器的實拍對比,它們的傳感器尺寸都為1.12um。
BSI傳感器與ISOCELL傳感器拍攝畫質對比
首先來看看戶外拍攝場景??梢钥吹?,左側的傳統BSI傳感器在處理光線明暗部分的景物有很大不足,會導致暗部景物曝光不足、過度曝光畫面發白,影響細節表現力。而右側的ISOCELL傳感器,能夠很好地解決這種問題,讓過度曝光或曝光不足的景物呈現出更鮮艷的色彩和細節,這意味著它擁有更寬廣的動態范圍。
BSI傳感器與ISOCELL傳感器拍攝畫質對比
室內低光照環境下的拍攝效果差異也十分明顯。在環境燈照下,一張照片也會存在曝光過度及不足的情況,ISOCELL傳感器能夠很好地平衡這種狀況,實現更加均衡的曝光和充滿細節的照片效果。
發展趨勢
當然,ISOCELL相機模塊作為一種新技術,在一開始可能還是會存在生產成本高的問題,所以最初只會出現在高端智能手機中,作為一種賣點來推廣。
顯然,ISOCELL相機模塊還是極具前途的,三星作為一個擁有數碼相機生產線的廠商,有能力將更多技術力帶入到手機相機模塊中。不過,競爭也是十分激烈的,同樣擁有傳感器、相機制作實力的索尼,其1300萬像素堆棧式BSI傳感器幾乎壟斷手機市場;東芝公司也在積極研發新型的雙鏡頭輔助對焦模塊,來實現“先拍照、后對焦”的功能(HTC M8或將搭載這種鏡頭);而蘋果也在積極與傳感器廠商合作,為未來的iphone配備更好的鏡頭組件。三星要想在手機市場中成功推廣ISOCELL,還需更加努力。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