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實際內存與標注不符,是目前手機行業普遍存在的一個“通病”。這個現象如此普遍,背后的原因有:
一、操作系統計算內存的單位與手機廠商的宣傳所用數據單位不同
這是一個比較客觀的原因。在電子設備行業,計算內存大小所用的單位是Byte,每1024KB進一級,但廠商對外發布的內存數據是以每1000Byte進一級。也就是二進位與十進位的使用差異。雖然這差別看似不大,但隨著KB、GB不斷進級下,兩者之間的誤差就不斷增加,造成手機中的標示與廠商宣傳空間不符的情形發生。
二、手機操作系統和預裝軟件占據部分內存
測試發現,手機內存在經過單位換算之后,可用內存仍然不足預期,這樣的情況多是由手機操作系統和預裝軟件占據空間導致的。很多廠商在手機新品中提前預裝一部分軟件,美其名曰是方便消費者使用,不過卻有可能剝奪用戶的選擇權和知情權。
三、不排除欺詐之嫌
手機內存是體現手機價格的重要方面。16G、32G、64G的蘋果iphone 5s手機,價格相差800元左右。消費者購買新手機,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手機內存有多大。不排除某些不法廠商通過在宣傳中虛增內存空間來“誘騙”消費者。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