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E50自帶兩種網頁瀏覽器,“服務(services)”和“網絡(web)”。二者分別被系統綁定接入點“cmwap”和“cmnet”。同時,國內大部分地區,只對cmwap流量提供包月,而不提供cmnet的包月服務。由此帶來兩個問題:
1、用戶經常會因誤用cmnet接入點而造成費用嚴重流失。而且,即便用戶手動刪除cmnet接入點,某些情況下(比如啟動一些第三方的網絡應用程序),系統依然會悄無聲息地自動、重新生成并應用cmnet接入點。
2、由此無緣享受自帶的“網絡(web)”服務器(關于它的優勢,后面有詳細說明)。
二、設置
近日網上看到一篇巧妙解決上述問題的文章,整理一下,拿來分享。
請先如下操作:
1、依次進入“菜單-工具-設置-連接-接入點”,將里面已有的全部接入點全部刪除掉。(須關閉所有網絡應用程序,否則無法刪除掉正在應用的接入點)
2、依次進入“菜單-工具-設置向導”,點擊“運營商(Operator)”,系統即會自動、重新生成3個接入點:“CMCC MMS GPRS”、“CMNET”、“WAP over GPRS”。
3、再次進入“菜單-工具-設置-連接-接入點”,對剛剛生成的“CMNET”接入點,進行手動更改設置——只需更改其中的3個關鍵選項,如下:
a、接入點名稱——原為:cmnet。改為:cmwap
b、代理服務器地址——原為:無。改為:10.0.0.172
c、代理端口-原為:無。改為:80(b、c項在“選項-高級設置”中)
至此,設置完畢。
三、原理
有經驗的機友不難發現,上述更改,實際上是照搬“cmwap”接入點的設置。所幸的是,系統沒有這么智能——它只認“連接名稱”(CMNET/WAP over GPRS),而不理會該羊頭是否已被換了狗肉:)。由此造成:
——無論何種情況下,系統不會再自動生成CMNET連接方式,因為它認為CMNET接入點已經存在。這樣,不管用戶有意、無意使用了名為CMNET的接入方式,都實際上是在走“WAP over GPRS”接入方式,避免了費用流失。(當然,前提是你辦理了cmwap包月服務)
——從此可以放心大膽地使用系統自帶的“網絡(web)”瀏覽器啦!
附:“網絡(web)”瀏覽器,較之“服務(services)”瀏覽器的優/缺點。
優點:
1、在瀏覽過的各窗口之間進行切換的功能(類似IE的Alt+Tab、Fx的Ctrl+Tab)。見圖1。
2、類似Google Maps的“全景所略圖”功能。見圖2。
3、網頁縮放功能。見圖3。
4、便捷的仿鼠標指針功能。大家很熟悉,不多說了。
5、豐富的鍵盤快捷鍵?!胺眨╯ervices)”瀏覽器最令我頭疼的地方,就是幾乎沒有鍵盤快捷鍵,而必須依賴搖桿完成各項操作。“網絡(web)”瀏覽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該問題。初步摸索結果如下:
鍵1——收藏夾
鍵2——在當前頁面中進行文本搜索
鍵3——返回到上一窗口
鍵5——前述的“在不同窗口之間進行切換”,或是在歷史紀錄中進行網址搜索
鍵8——對當前網頁進行縮放預覽
鍵9——調出地址欄(輸入網址以訪問其它網站)
鍵0——返回主頁(你所設定的)
鍵*/#——放大/縮小當前頁面
(基本上夠用了,如果有上下翻頁的快捷鍵,就完美了)
缺點:
準確地說,其實是E50的缺點——可憐的可運行系統內存。在這一瓶頸面前,"網絡"瀏覽器就稱為了系統資源耗用大戶。比如截取上面圖片時,盡管開啟了網絡瀏覽器和ScreenShot這兩個程序,后者還是頻繁被“擠”出去。截得好辛苦哦..
此外,從其它程序中開啟網絡應用時,系統還是只調用“服務瀏覽器”。比如,從Email正文中點擊網頁鏈接。
注:
——上述所有設置,都是在欺騙手機的操作系統,而無法欺騙移動公司的服務器?!渲械摹按矸掌?端口”設置項就決定了是在走cmwap接入點。
所以,從此不用擔心誤入CMNET接入點的同時,也不要指望這一伎倆能實現某些必須走CMNET才能實現的應用(幸好這種應用并不很多)。
——以上設置,同樣適用于其它存在上網功能的機型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