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篇評測,就來看看這款Mate 9 PRo究竟實力如何?
硬件參數:
同系列兩款產品,如果有一個叫“Pro”的師兄弟,那么一般硬件上總會有一些差別來拉開兩款產品的區分度。相比Mate 9,Mate 9 Pro似乎更像是一款“炫技”的產品,2K屏、雙攝、雙曲面屏幕,Mate 9 Pro在硬件部分幾乎把當前所有能表達出“Pro”這個詞的硬件配置全都用到這款產品中。文章的這一部分,我們就倆看看這兩款產品在硬件上的區別。
華為Mate9 Pro參數詳解 | |
---|---|
屏幕規格 | 5.5英寸2440x1600像素 |
CPU型號 | 海思麒麟960(64位八核) |
RAM內存 | 4GB/6GB |
ROM存儲 | 64GB/128GB(最大支持128GB存儲擴展) |
相機規格 | 前置800萬 + 后1200萬+2000萬雙后置像素攝像頭(光學防抖) |
電池容量 | 4000mAh(支持快充) |
網絡制式 | 全網通(支持4G+、VoLTE) |
操作系統 | EMUI 5.0(基于Android 7.0) |
機身尺寸 | 152*75*7.5mm(169g) |
機身顏色 | 琥珀金、玫瑰金、銀鉆灰 |
參考價格 | 4699元/5299元 |
手機特色 | 2K屏幕、金屬機身、指紋識別 |
通過參數表可以看到,兩款產品在比較重要的參數部分幾乎一致,比如采用完全相同的SoC、攝像頭、電池,而在不是特別影響體驗的部分則拉開了一些區分度,比如Mate 9 Pro的分辨率更高的雙曲面屏、64GB起跳的機身內存,都在彰顯著“Pro”的身份。對此,筆者認為華為是做了一個很聰明的策略。
關于雙曲面屏/2K分辨率的必要性,因為系統對曲面屏實用性方面的支持還需要打個問號,所以目前來看更多的還是屬于錦上添花的層次。華為在Mate 9 Pro上選擇采用曲面屏,既可以拉高Mate 9系列的段位,又不會因為單方面元素導致產品發售時出現任何意外,并且在實際體驗上也不會影響Mate 9。華為對于手機屏幕的選擇向來謹慎,因此只在Mate 9 Pro上采用曲面屏也就顯得順理成章。
其它硬件部分,Mate 9 Pro與Mate 9幾乎一致,麒麟960處理器/徠卡第二代雙攝像頭這些配置也同樣使得Mate 9 Pro在硬件上堪稱頂級。當然,硬件配置只是手機的基礎,作為華為最高水準的旗艦,如何利用手中的這幅好牌帶來體驗上的更進一步,才是真正考驗一個廠家“內功”的修為。
華為Mate9 Pro外觀評測
出于Mate系列商務的屬性考慮,華為Mate系列在外觀上一直都是延續比較經典的設計語言。不過此次得益于硬件上的不同,Mate 9 Pro在外觀上也與Mate 9有著明顯的不同。整體來看,Mate 9 Pro不像Mate系列一直比較穩重的感覺,顯得比較精致細膩。5.5英寸的屏幕相比5.9英寸的Mate 9使得拿在手里踏實不少??傮w來看,Mate 9 Pro的顏值算是主打商務的Mate系列中的小清新。
機身正面,Mate 9 Pro采用一塊2K分辨率的5.5英寸AMOLED雙曲面屏,擁有1:1500的對比度。不過曲率并不高。頂部依次為距離感應器、聽筒以及一顆800萬像素的前置攝像頭,F/1.9大光圈,支持自動對焦并且支持超級暗光自拍、笑臉抓拍、魅我等功能。
機身底部,Mate 9 Pro也是首款采用前置指紋識別的華為手機,采用觸摸式設計,擁有文件加密、接聽電話等功能,并且同樣擁有類似“mBack”的功能:支持輕觸返回、長按回主屏等手勢功能。并且在Home鍵兩側也保留有虛擬鍵,可以通過系統應用隨意切換,照顧了大多數用戶的使用習慣。
機身背部,Mate 9 Pro采用與Mate 9不同的設計。Mate 9 Pro采用金屬一體機身,天線采用納米注塑成型,表面進行陽極氧化上色,再對金屬表面進行噴砂,Mate 9 Pro金屬的手感還是比較細膩。另外在設計語言上,Mate 9 Pro采用大量的對稱式設計,使得玻璃面板與金屬機身實現雙曲面無縫對接,勾勒出簡單大方的形象。
與Mate 9相同,Mate 9 Pro同樣采用徠卡第二代雙攝像頭,兩顆攝像頭中間印有徠卡Logo。兩顆攝像頭分別為1200萬像素彩色鏡頭+2000萬像素黑白鏡頭組合,雙攝同時工作,并且支持激光對焦、相位對焦、反差對焦、深度對焦四種方式。
總結:旗艦應該有雙曲面屏?應該有金屬機身?好,都給你。我們可以看到,華為Mate 9 Pro一改以往Mate系列比較傳統、扎實的外觀,有著更為精致的設計打造出“Pro”的形象。
華為Mate9 Pro性能評測
此次華為Mate 9系列統一采用麒麟960處理器,主頻為2.4GHz,由四顆大核心A73+四顆小核心A53組成,是首個商用ARM A73架構的處理器。在麒麟960發布之初,我們也對其進行過詳細的分析。作為目前國內唯一能夠自研SoC的終端廠商,麒麟960其最大的意義在于華為成為首個能夠垂直整個整片SoC各組件的終端廠商,這樣的殺手锏使得在應對當前越發透明的供應鏈的環境中,無需受制于人的華為能夠在產品控制與創新方面有著其它廠商難以企及的優勢。當然,處理器的實力還是需要產品來展現,文章的這一部分我們就通過Mate 9的實際測試,來看看麒麟960的性能究竟怎樣。
在移動SoC領域,目前諸如驍龍820、蘋果A10 Fusion這樣的旗艦芯片都已經采用自研微架構,而麒麟則一直沿用ARM公版架構。此次麒麟960選用ARM最新推出的A73架構,16nm FinFEF+工藝。在去年的麒麟950上,華為大膽選擇16nm FinFEF+工藝,成為首款采用16nm制程的商用SoC。而在今年的選擇中,華為并沒有冒進的選擇10nm,而是仍然延續了16nm工藝。對此,華為表示在目前可商用量產的范圍內,16nm仍然能保證A73架構的功耗,并且橫向來看,此次對于工藝和架構相比,架構的提升更為重要,而且在目前的節點10nm工藝量產尚不成熟,因此麒麟最終選擇16nm。
快充測試:
▲Mate 9 Pro充電頭特寫
與Mate 9一樣,Mate 9 Pro同樣采用3.5V-5V/5A高規格快充,采用的超級快充是第一種恒壓大電流方式,因為現在逐步應用于手機上的USB Type-C接口最高可承受的電流遠高于2A,因此華為Mate 9的5A快充數據線并不需要定制。不過仍然可以看到,華為Mate 9 Pro的充電線要比較粗。華為Mate 9 Pro支持3.5V-5V/5A高規格快充,最大功率都是22.5W,同時還加入了動態電壓算法,自動調整最佳輸出值,隨著充電時間不同階段的變化,電流進行分段下降控制,使電池能夠達到電量真正飽和的良好狀態。
我們也對Mate 9 Pro快充進行了測試,Mate 9 Pro搭載了4000mAh電池,整個充電時長為1小時40分鐘,在識別握手協議之后,在前期Mate 9大約能達到4.8V/4.6A接近23W的功率,隨后約18分鐘左右可以充到電量的35%,功率調整至4.8V/4A約19W,在30分鐘左右調整電流逐漸向下,在36分鐘(充電至60%)下降至4.5/2.5A約12.3W左右,1小時可充至80%左右,電流進一步下降,進入5V1A的涓流補電環節。整體來看,華為Mate 9 Pro在全力充電時速度非???,但最后的涓流補點時間耗時特別長,并且兼容上一代9V2A等規格,支持PD協議。并且華為Mate 9從充電器具到電芯都采用低阻抗設計,機身內部也有8層散熱結構,在通電過程中確實對溫度保持的比較良好。
另外, 在麒麟960上,還采用一顆i6協處理器來減低CPU的功耗。i6與A73、A53協同共享資源,在手機休眠時獨立接管輕量級任務,但只消耗1%的功耗。與i5相比,在典型PDR業務下,功耗下降75%,計步器業務,功耗下降40%。并且i6的融合運算包括高精度圍欄、情景感知、低功耗GPS定位、低功耗多基站定位、低功耗導航、AOD(屏幕常亮)功能。這樣的變化也使得在未來運行一些基于LBS的AR類應用(Pokeman Go)降低70%功耗。
▲Mate 9 Pro充電測試
我們也對其進行了續航測試。通過專項測試來看,麒麟960在功耗管理上配合EMUI表現的中規中矩,夜間8小時待機掉電3%(開Wifi)。1小時本地視頻耗電9%,1小時刷微博、微信等耗電11%,基本與Mate 9持平。通過測試,也證明如今2K屏幕與1080P屏幕的耗電情況基本一致。
關于如今處理器,相信爭議最大的部分就在于所謂的“一核有難、九核圍觀”,而麒麟960內置的CCI-500可以允許CPU所有核心可以同時調度,這樣處理器的在執行緩存查詢的工作量隨之降低,效率更高。
在實際運行時,麒麟960在絕大部分應用開啟和加載時,在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做到八核全開,保證應用開啟的速度足夠流暢。而在運行過程中則以實際需要進行CPU之間的調度。實測大型3D游戲《王者榮耀》, 在2人擊殺的小規模場景下還能維持在30Fps,基本在整個游戲的過程中都處于28-30Fps之間,運行比較流暢。完全不會出現“一核有難,七核圍觀”的場景。
小結:
在升級全新架構、補齊之前的短板后,麒麟960終于憑借實力躋身商用SoC的第一梯隊。在關鍵組件上,無論是CPU/GPU都相較上代產品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這對于多年來華為堅持不懈的走自研SoC的策略也是一種肯定,在一些關鍵組件的性能指標已經迎頭趕上,整個麒麟960沒有哪部分成為明顯的短板為人詬病,并且在均衡的基礎上,能夠發揮自己與終端緊密結合的優勢,針對用戶實際的需求進一步改進。
系統體驗
對于一款手機的使用體驗,硬件是基礎,但做系統則體現出廠商對于產品的態度。以往EMUI一直給人比較踏實但略顯中庸的形象:系統功能的完成度、流暢度都沒有問題,體現出一個大廠的風范,但系統的外觀卻比較偏向中庸的風格。華為Mate 9運行了基于Android 7.0深度定制的EMUI 5.0,此次也是EMUI 5.0系統的首發。作為一次較大幅度的版本迭代,EMUI 5.0系究竟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在這一部分,我們就為大家簡單解讀一下全新的EMUI 5.0。
EMUI經過多年發展,在設計邏輯與思路上都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也培養了用戶固定的審美和操作邏輯,因此EMUI 5.0在設計上的改變更多地還是合理融入當前的流行趨勢,并在之前的基礎之上進行延伸。從界面上看,EMUI 5.0字體變得更加纖細,對圖標也進行了重繪,并且在默認壁紙也采用比較活潑的配色,顯示出于Mate 9不同的感覺。
而對于這樣的設計,官方稱其靈感來源于愛琴海的海洋文明,希望將水的流暢、靈動融入系統。尤其在動效方面,EMIUI 5.0從泡沫、水母等海洋元素中收集靈感,使得充電、拍照、錄音等功能操作的動態效果更加靈動自然。并且EMUI 5.0對于界面、內容呈現進行簡化,使得90%的常用操作可以在3步之內完成,操作起來更加得心應手。
而在功能上, EMUI 5.0支持應用分身、分屏應用等功能。在應用界面長按多任務鍵即可進入分屏模式,可以調節不同應用的占比大小。這個功能在其它ROM中也比較多見,但在使用中有個問題:分屏應用當中有一個是視頻類應用時,加入你想一邊看視頻一邊設置一下手機,在切換到上半部的應用時視頻會自動暫停,需要手動重新開始。
另外,Mate 9還支持隱私空間。在系統內擁有兩個相互獨立的主空間和隱私空間,可以通過預設指紋直接進入特定空間,兩個空間數據互不干擾,相互獨立。用戶可以將私密的應用或文件在隱私空間隱藏,即使他人借用手機,沒有相應的指紋或密碼也無法進入。
除了功能上的改進,EMUI 5.0在發布時最被大家關注的就是號稱“18個月不卡”。安卓系統的卡頓一直是老問題,而華為在EMUI上更加注重深層次系統級的改變,通過底層的優化使用戶不經意間得到更好的體驗,EMUI 5.0將發力點落實在解決安卓系統卡頓、越用越慢的頑疾,基于人工智能技術開發,優化安卓系統對于資源調度的合理性,并且依托軟硬件結合的先天性優勢(EMUI+麒麟960 SOC),使得用戶長時間獲得及時的響應與流暢的體驗。
原理在于EMUI對安卓系統核心組件優化,涉及到兩個方面:1、麒麟SoC針對Android 7.0(國內首發)的深度優化,另一方面在于EMUI對于文件系統(改用F2FS)、數據庫引擎、圖形渲染引擎等的優化,并且啟用動態內存壓縮機制,后臺應用占用內存快速收回,率先保證前臺應用使用,使得資源始終得到合理利用,確保流暢體驗。
拍照評測
此次Mate 9 Pro上搭載華為與徠卡合作的第二代徠卡雙攝像頭,采用1200萬彩色主攝像頭+2000萬黑白副攝像頭,值得一提的是,Mate 9 Pro的主攝像頭支持OIS光學防抖,并且支持相位對焦、深度對焦、彩色對焦以及激光對焦四種對焦方式,在實際使用時大部分場景下都可以做到秒對焦,基本沒有出現“拉風箱”的情況。并且搭配麒麟960最新一代ISP,成像質量上無疑更讓人期待。文章的這一部分,我們就通過實際樣張分析,來看看華為Mate 9 Pro的實力究竟如何?
在室外充足的光線條件下,華為Mate 9 Pro的白平衡表現比較準確,在較多顏色的場景下每種顏色都能夠還原的比較準確,畫面有層次,有一定的通透感。
暗光模式下,Mate 9 Pro依舊呈現了不錯的表現。光學防抖的應用使得成片率有著較高的保證,黑白副攝像頭保證一定的進光量。從實際樣張可以看到,Mate 9 Pro對于夜間噪點的控制還是比較優秀,畫面有一定的亮度。并且得益于四種對焦方式的混合應用,Mate 9 Pro在夜間的對焦速度還是可圈可點。
除此之外,自P9時期就得以好評的“彩色模式”與“黑白模式”更進一步。高色彩飽和度的照片使得小玩具看起來更加生動。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彩色模式下拍出的照片好比一部藝術片,而另一張則像一部紀錄片。而與徠卡共同調教的黑白模式則可以幫助用戶隨時隨地在不經意間,拍出更具質感的照片。
小結:Mate 9 Pro的相機水準仍然保持在較高的水準,第二代徠卡雙攝使得Mate 9 Pro的拍照再次鞏固了華為旗艦機在成像方面的領導地位。
評測總結
華為Mate 9 Pro從命名上看,像是Mate 9的“加強版”,但與華為Mate 9的風格完全不同。華為Mate 9走的是大屏商務旗艦路線,而華為Mate 9 Pro則更偏向于時尚風格路線。
從外觀設計來看,相比5.9英寸的華為Mate 9,5.5英寸相對小巧的機身、高顏值雙曲面屏等元素讓Mate 9 Pro更得年輕用戶的喜愛,而且5.5英寸配合拉絲金屬帶來了非常舒適的握持手感。
華為Mate 9 Pro的背部采用曲線設計,單手握持時與手掌直接貼合。背部與邊框的過渡自然圓滑,而且邊框也有一定的弧度,而不是iphone 5那樣的平面設計,四個邊角非常的圓潤,單手握持不會有硌手的情況。
再加上169g的重量和雙曲面屏的設計,華為Mate 9 Pro視覺上給人非常薄的感覺,拿在手里也是恰到好處,圓潤、曲線、過渡自然的設計賦予了華為Mate 9 Pro更好的手感,可以說這是手感最好的華為手機。
作為一款旗艦產品,華為Mate 9 Pro不只是贏在了外觀設計,硬件配置也非常強大,高性能麒麟960處理器、UFS 2.1極速閃存、LPDDR4大內存等等都是旗艦配置。
通過我們前面的測試可以看出,華為Mate 9 Pro所搭載的麒麟960跑分不僅超越了競爭對手驍龍821(GeekBench 4多核成績高達6414),也力壓兩個版本的華為Mate 9(在AndroBench 5和GFXBench的測試中,華為Mate 9 Pro完勝)。
再加上基于Android 7.0的EMUI 5.0系統的深度優化,讓華為Mate 9 Pro在日常應用和大型游戲中都能做到超越競爭對手的流暢!放眼市場,這個表現無需多言,無愧于旗艦的稱號。
在拍照體驗上,這是華為和徠卡的第二次合作,技術上更加成熟。無論是色彩還是細節都達到了一流水準,在結合豐富的拍照玩法,讓生活不再單調。
綜合來看,華為Mate 9 Pro是一款兼顧顏值和性能的旗艦。但對華為來說,這款旗艦還有另外一重含義。
早在去年,華為就開始向4000元價位的高端手機市場邁進,并于9月2日發布了Mate S,4199元的起售價成了華為史上最貴的旗艦(除去華為P7藍寶石定制版)。
不料Mate S銷量平平,并未在4000元價位站穩腳跟,原因在于Mate S各方面(性能、拍照、續航)的表現不及后來發布的Mate 8,而且后者的售價不到3000元(2999元起)!
這一次華為帶著Mate 9 Pro繼續向4000元高端市場發起沖擊,全新的雙曲面屏、第二代徠卡雙攝、性能強悍的麒麟960等等不僅是行業頂配,綜合表現也達到了全新的高度,華為的底氣明顯足了很多,起售價也達到了4699元。
對華為來說,Mate 9 Pro開了一個好頭,代表國產品牌向高端進發,也給了商務人士和年輕用戶一個全新的選擇。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