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比亞Z11算得上整個手機圈內一款“顏值擔當”,驚艷的無邊框設計讓一大堆“偽無邊框”競品黯然失色。不過,努比亞Z11不僅僅是顏控最愛,其配備驍龍820+4GB運存組合,實力也不可小覷。尤其是一顆驍龍820乃是2016年的頂級處理器,在手機信號和WiFi方面有著極大的提升,這也是我們最終選擇努比亞Z11進行評測的原因。
努比亞Z11
來自芯片巨頭美國高通公司的數據顯示,驍龍820處理器配備業內領先的X12 LTE,支持LTE Cat 12/13,下載和上傳速度分別可達600 Mbps及150 Mbps;支持802.11ad和802.11ac 2×2 MU-MIMO技術,與不支持MU-MIMO的802.11ac相比,Wi-Fi速度可提高2或3倍。所以,驍龍之所以被諸多廠商選作旗艦機御用,并非只是跑分爆表,通訊方面的黑科技同樣是重點。不過,理論數據還需要實踐來檢驗和支撐,下面開始測試環節。
手機信號測試
大多數手機用戶可能會認為,手機信號很直觀嘛!直接看狀態欄信號條就好了!的確,信號條的確能反映信號強弱,但同樣的信號條在不同產品上所代表的真實信號強度并不相同,我們需要在系統信息基礎上,再借助一款常用的第三方測試軟件SpeedTest進行說明,主要取dBM和網速兩個參考指標。
測試平面圖
首先是辦公室內的場景,使用的是移動4G卡,測試地點在小編工位,是個人一天所待時間最久的位置。據了解,中國移動的規范規定,手機接收電平≥-90dBm(鄉村取-94dBm)則滿足覆蓋要求,非極限條件下,dBM數據越大代表信號越強(-90dBm>-94dBm)。
辦公室工位移動網絡測試數據
從測試數據來看,小編工位上努比亞Z11移動信號強度穩定 在-84dBm,超出移動標準不少,日常接打電話毫無壓力。還是覺得數據虛怎么辦?直接來用網速決勝負吧!多次測試結果顯示,努比亞Z11在工位下行網速穩定在95Mbps以上,上行網速在8Mbps以上,延遲控制在20ms以內。這樣的網速無論是看個高清視頻,或是分享一些照片和文件,又或是玩個網游,都是不成問題的。至于相比運營商和芯片商數據存在的差距,畢竟生活場景不如實驗室那么理想。
公司衛生間移動網絡測試數據
接著來一個難度系數高的,就選公司衛生間吧!不得不說,衛生間幾乎是手機死亡地帶,WiFi難覆蓋,移動信號往往也不如人意。那么,努比亞Z11表現怎么樣呢?初入衛生間,系統dBm值達到-100多,但一段時間后基本穩定在-90左右,實測撥打10086暢通,dBm值甚至在電話接通瞬間達到-62,相當驚人。至于網速,下行在50Mbps以上水平,比工位差了不少,但看個新聞、翻個貼吧足以。
現在輪到測試一下室外環境下的表現,大街上就不測試了,走在大街上都能遇到通訊問題的話,手機可以直接扔垃圾箱里了。站在行進中的地鐵里,小編開始了測試,并沒有抱很大希望。畢竟是地鐵里,畢竟人潮洶涌都是低頭族。
地鐵中移動網絡測試數據
測試結果有點令人驚訝,地鐵中手機信號基本穩定在三到四格,dBm值也是-85往下走,基本同地面辦公室水平相差無幾。那么網速呢?由于地鐵行進中會導致環境的改變,網速比較不穩定,最佳水平也難同地面辦公室環境爭鋒。不過,在地下穿梭,能接打電話,能上個網打發一下時間就好了,還要啥自行車?
然后是WiFi信號測試
如果沒有WiFi,世界將會怎樣?小編想,比手機沒電好不到哪兒去?,F在的上班族的節奏幾乎是一致的,盡管開著各種流量包,但誰也冒不起不小心房子歸了移動的風險,進公司齊刷刷地關掉數據網絡,打開了WiFi開關。
測試平面圖
鑒于WiFi主要應用場景是室內,暫且集中對辦公室主要區域進行測試,主要是在工位、衛生間基礎上增加了會議室這一場景。相對而言,工位和會議室的位置和環境對移動網絡區別不大,但由于距離路由器距離不同,而且環境不同,會議室環境下WiFi信號強度還是值得一試的。測試之前,我們的預估是三個環境中衛生間測試結果最差,會議次之,工位成績最佳。結果表明,日常親身體驗果然靠譜兒!
辦公室工位WiFi數據
在100Mbps的大WiFi環境中,努比亞Z11工位測試網速結果顯示,其下行速度穩定在55Mbps以上,相比移動網絡遜色不少,但貴在上行速度最高達68.52Mbps,比4G模式高出好幾個級別。公司環境下,上班兒時間,幾十號人共用一個WiFi,這種搶網速度兼簡直就是攔路虎級別的。
之前有聽說驍龍820內置驍龍X12調制解調器,有著一項叫做2×2 MU MIMO的黑科技,可大幅提升WiFi傳輸效率,號稱可提速三倍,即使在多人WiFi環境下也能暢享4K視頻。從努比亞Z11的表現來看,搶網神器,名不虛傳。
在公司格局中,會議室到達路由器的距離大概跟小編工位到路由器的距離相差無幾,主要是會議室玻璃墻面成為了阻擋WiFi信號的障礙物。這樣的情況下,努比亞Z11無線網絡又會是什么水平呢?
會議室WiFi測試數據
果然,相似的距離下,有了墻的阻隔,WiFi網絡已經明顯不同了。相對封閉的會議室WiFi上傳和下載網速齊刷刷下降,畢竟是開會的地方,這樣也好。
最后是“信號死角”公司衛生間,位置在公司格局的最邊緣,印象中幾乎沒超出了WiFi覆蓋。日常經驗就是,進入衛生間,當斷絕一切玩機希望。不過,既然是測試,沒些極端環境豈不是少了些樂趣。
公司衛生間WiFi測試數據
正如你所見,進入衛生間的一剎那,WiFi信號急劇下降,滿格掉到了斷網紅線。好在網速還在,測試結果顯示,這時候的下載速度和上傳速度都跌到了個位水平。人們常說,能在衛生間能待多久跟WiFi信號成正比。以這樣的測試結果來看,估計也就能待個十來分鐘吧!
總結:
一般而言,越來越多的廠商更傾向于在拍照、外觀等方面進行攻關和大肆宣傳。一方面,競爭太激烈,產品更新太快,短期內難有大的技術性突破;另一方面,消費者對拍照、外觀和UI的感知更直接更敏銳。這樣一來,倒是移動網絡和WiFi這種偏技術的關鍵性功能受到了冷落,用戶在面臨選擇的時候也比較茫然。
在整個測試過程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倒不是努比亞Z11特定場景信號強度的爆發,而是多場景里的穩定性。由于職業優勢,小編接觸手機不少,也時常各種手機輪著用,但不是衛生間打不出電話,就是地鐵里斷網,這一次的努比亞Z11真是讓人刮目相看。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