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nova值得買嗎?華為nova全面評測
任何產品在市場上都有屬于自己的品牌調性,這是一種獨有的語言識別,對于消費者認知而言非常重要。nova作為華為手機的全新子系列產品,為“新星”之意,替代了之前缺乏感情色彩的“G”系列,將產品精準定位在20多歲的年輕群體上,不僅完整地補全了華為手機的產品線,還實現了營銷的差異化,可謂一舉兩得。
那么,這款華為nova是否能夠完滿地詮釋“青春、時尚和活力”的理念呢?下面我們通過評測快速了解下。
配置簡述
華為nova參數 | |
---|---|
屏幕規格 | 5.0英寸19201080分辨率 |
CPU型號 | 高通驍龍652(64位八核) |
RAM內存 | 3GB/4GB |
ROM存儲 | 32/64GB(最大支持128GB擴展) |
相機規格 | 前800萬 + 后1200像素攝像頭(PDAF相位對焦) |
電池容量 | 3200mAh(支持QC3.0快充) |
網絡制式 | 全網通3.0(支持雙卡雙待與Volte) |
操作系統 | EMUI 4.1(基于Android 6.0) |
機身尺寸 | 1141.2x69.1x7.1mm(146g) |
機身顏色 | 銀色,金色,玫瑰金 |
參考價格 | 2099元/2399元 |
主打特色 | 金屬機身、3D指紋識別 |
作為一款主打拍照和影音的手機,華為nova的配置算不上高,但4GB RAM+64GBROM的存儲組合可以應付大部分多任務場景,外加驍龍625這個中端處理器,絕對能滿足絕大多數人的日常需求。同時,14nm工藝的處理器配合省電4.0技術,使得這塊僅為3020mAh的電池能滿足用戶正常使用兩天。整體而言,對于非重度手機用戶而言,華為nova在性能上不會有太大的瓶頸。
一、外觀評測
nova的外觀靈感源自現代經典建筑曲線,獨特的弧線帶來了靈動的圓潤之感,而5.0英寸的小機身使這些設計顯得更精致,顏值頗高。
nova正面采用了一塊2.5D弧面玻璃,與金屬中框之間的過渡自然,握持時不會有硌手的感覺。
盡管采用一體化金屬機身,但nova的機身上至少用了三種不同的金屬加工工藝:中框拉絲處理,CNC高光鉆石切邊以及背面的噴砂處理,非常特別。
nova采用了極窄邊框設計,寬度僅為1.8mm,亮屏時顯得非常精致,加之屏幕黑邊控制地很好,配合黑色前面板幾乎不可見。
6系列的鋁鎂合金擁有更好的金屬韌性和硬度,成為了nova最佳選擇。nova整體機身由CNC工藝精制而成,金屬占比高達89%,視覺、握持質感不錯。
背面設計借鑒了去年Nexus6P的樣式,在頂部開了一個“天窗”,但邊角上的弧度設計更加圓潤。出于保證天線信號正常通過的考慮,nova仍舊采用了經典的分段式設計。
值得一提的是,金屬中框的弧面處理配合背面的收弧設計,實現了中心平面向周邊弧度的自然過渡,使其更貼合掌心,再加上噴砂工藝的機身,nova的握持手感非常舒適。
令人意外的是,nova底部接口處并未采用對稱設計,看起來似乎只有一邊的揚聲器,而事實上,華為同時將麥克風做到了揚聲器的開孔之中——這種設計真讓強迫癥難受。
二、拍照評測
在提升拍照體驗方面,手機廠商以往的做法是不斷地提高攝像頭的像素(高像素路線)。不過,今年很多廠商卻開始主動地降低攝像頭的像素,譬如三星S7 edge和HTC10等機型。實際上,廠商這樣的做法可以提高攝像頭的單個像素尺寸以及感光面積(大像素路線),進而提升弱光環境成像的畫面亮度以及對比度,因此弱光拍攝的圖像質量更好。
華為nova采用了“大像素路線”,配備1200萬像素的攝像頭,傳感器為索尼的IMX286(華為P9也使用了這顆傳感器)。該傳感器的感光尺寸達到1/2.8英寸,因為華為nova采用1200萬像素的攝像頭,所以其單位像素尺寸達到1.25μm(iphone6s的為1.22μm),弱光拍攝將會有一定的提升。此外,華為nova的攝像頭光圈為F/2.2,支持PDAF相位對焦、CAF對比度對焦以及智能場景對焦的混合對焦功能,而且攝像頭鏡面還鍍了防臟污和眩光的AF防指紋膜和AR防反射膜。
前置方面,華為nova配備的是800萬像素的攝像頭,不但支持美顏自拍,而且還提供8種模式的美妝自拍功能。據稱,美妝自拍是華為和國際專業化妝師深度合作,給用戶自拍時提供的妝容美化效果。自拍時,該功能可以給我們制定匹配特殊的腮紅、唇彩以及眼睫毛。
美顏自拍方面,華為nova支持10檔級別的美顏效果,美顏后的膚色還是比較自然,基本可以滿足我們日常社交分享的需求。
至于后置相機的拍攝體驗,華為nova的相機取景界面并沒有帶來太大的改變,左右滑動界面可以切換成美膚和錄像等常用的功能,而點擊界面右下角的圖標可以選擇不同的濾鏡效果。
此外,華為nova還提供了全景、專業、超級夜景、流光快門和慢動作等豐富的拍攝功能,這些功能給我們提供了更大的創作空間。
譬如,專業模式支持手動調節對焦、ISO和快門等時間的參數。當我們拍攝微距物的時候,較小的物體通常都很難對焦,此時可以通過專業模式的手動對焦來完成拍攝(如上圖所示)。接著,我們來看看該機的成像質量如何。
弱光方面,譬如夜景在室內拍攝,華為nova的相機仍能保持著較高的飽和度,畫面依然純凈通透。
室外夜景方面,華為nova的表現也比較出色,色彩飽和度高,噪點較小,特別是在手機屏幕上面查看,觀感非常很好。
三、音頻評測
音頻同樣是nova的主打項目,與其他主打“HiFi”的手機相比,nova沒有采用獨立的音頻芯片,反而在“音效”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其支持DTS HeadphoneX音效,試圖通過調音為用戶帶來更良好的音頻體驗。
DTS HeadphoneX定位完全沉浸式的聆聽體驗,其把獨家的音頻配置文件添加到播放內容中,模擬出電影中5.1、7.1聲道等音頻內容,讓樂器定位更精準。另外這一技術還對不同耳機類型進行了優化,而DTS也特意為華為的6款耳機進行了專屬的調音適配。
播放界面
nova自帶播放器的界面和先前EMUI 4.1差別不大,里面的在線音樂庫和蝦米音樂合作,用戶聯網即可獲取在線音樂。
為了滿足不同的用戶需求,nova的播放器同樣支持音樂類型的分類查找,歌曲/藝人搜索等等,功能比較豐富,無需下載第三方音樂播放器。
DTS Headphone X
我們可以在設置——聲音中開啟DTS Headphone X音效功能,詳細的設置項目需要在桌面的DTS APK開啟。
DTS Headphone X設置比較簡單,估計大家看一下圖就能明白。另外我們還可以選擇聲音的環繞效果,不同的環繞模式其聲場會有所不同。
音效試聽
其實DTS HeadphoneX就是為消費者帶來震撼的家庭影院級聽覺效果,這其實和高保真,真實還原的HiFi理念有點相違背,因此我們不能用聽HiFi的標準去試聽nova。使用nova原裝耳機進行測試。
電影音效測試《太平洋幽靈》
筆者首先使用了電影作為音效測試,在開啟DTS HeadphoneX之后,nova的整體聲場更加廣,低頻的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臨場感也更加強。
音樂試聽《Don't you remember》
簡單來說,開啟DTS Headphone X之后整體感覺與電影相似,其低頻量都有明顯的增加,但遺憾的是有點轟頭。
整體來說,nova內置的DTS Headphone X音效非常適合在看電影的環境下使用,會讓用戶有種坐在電影院里頭的感覺。
四、系統評測
華為nova搭載了最新的EMUI 4.1系統,基于Android 6.0深度定制,不過整體交互邏輯和原生Android并沒有太多區別,因此學習成本不大。
華為每推出一款新機都會為其配一套全新的主題,nova也不例外。nova的系統采用了靚麗、大膽的配色方案,加上扁平化的設計風格,符合年輕人的定位。
EMUI4.1支持應用分身功能,但目前僅支持微信和QQ。點擊設置——應用分身,可選擇開啟微信/QQ分身功能,開啟后,會多出一個微信/QQ的圖表,同時圖表右下角有個藍色小角標表示該應用為分身應用。
“原身”應用和分身應用數據相互獨立,互不影響,意味著我們可以在同一臺手機上同時登陸兩個微信號和兩個QQ號,對于多號黨而言很是方便。
EMUI 4.1還支持指關節快速截屏功能,只需要用指關節快速敲擊屏幕兩下就能對當前界面進行截圖,比起電源鍵+音量鍵的方案要方便不少。
對比MIUI、Flyme,EMUI的“歷史”其實并不悠久,但卻在不斷地更新中完善自身,成為目前最好用的幾個定制ROM之一,希望在未來的更新中,華為能夠帶來更好看,體驗更優秀的EMUI
五、性能評測
驍龍600系列作為高通的中端處理器,早前在驍龍615上表現并不出色,但在今年卻大放異彩,而最引人注目的則莫過于“吊打去年旗艦”的驍龍652和功耗控制相當優秀的驍龍625。本次評測的華為nova所搭載的就是驍龍625處理器。
驍龍625是高通首個采用14nm制程工藝的八核處理器,內置八核2.0GHz的A53核心,GPU方面則為Adreno506,功耗比上一代驍龍617降低了35%,支持Cat.7 LTE網絡,支持QC 3.0快速充電。
跑分成績不能代表手機的全部,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為消費者購機提供參考意義。nova的硬件性能處于Android陣營的中端水平,安兔兔跑分達到了61748分,略遜于去年的旗艦驍龍810,非重度使用不存在太大瓶頸,而且低功耗才是這個處理器的重點。在游戲和拍照過程中,能明顯的感受到nova的發熱與其他機型相比好很多。
評測總結
華為P系列和Mate系列在高端手機市場有著不錯的表現,但這兩個系列的青春版不足以補全中端產品線;而麥芒系列則主攻運營商市場,覆蓋面有一定的局限性。nova的推出,替代了缺乏感情色彩的“G系列”,即是對華為手機的新詮釋,也是對產品線的補全。
不過,在國產手機中不乏與nova相似的精品,nova這個全新的系列能否助華為站穩中端市場?時間會告訴我們。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