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實例分析了Javascript閉包的概念及用法。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參考。具體如下:
提到閉包,想必大家都早有耳聞,下面說下我的簡單理解。
說實話平時工作中實際手動寫閉包的場景并不多,但是項目中用到的第三方框架和組件或多或少用到了閉包。
所以,了解閉包是非常必要的。呵呵...
一、什么是閉包
簡而言之,就是能夠讀取其他函數內部變量的函數。
由于JS變量作用域的特性,外部不能訪問內部變量,內部可以外部變量。
二、使用場景
1. 實現私有成員。
2. 保護命名空間,避免污染全局變量。
3. 緩存變量。
先看一個封裝的例子:
return {
getName: function () {
return name;
},
setName: function (newName) {
name = newName;
}
}
}();
console.log(person.name); // 直接訪問,結果為:undefined
console.log(person.getName()); // 結果為:default
console.log(person.setName("langjt"));
console.log(person.getName()); // 結果為:langjt
再看循環中常用閉包解決引用外部變量問題:
三、注意事項
1. 內存泄漏
由于閉包會使得函數中的變量都被保存在內存中,內存消耗很大,所以不能濫用閉包,否則會造成網頁的性能問題。
比如:
2. 變量命名
如果內部函數的變量和外部函數的變量名相同時,那么內部函數再也無法指向外部函數那個同名的變量。
比如:
其實上面的用法,專業術語叫函數柯里化(Currying),就是把接受多個參數的函數變換成接受一個單一參數(最初函數的第一個參數)的函數,并且返回接受余下的參數而且返回結果的新函數的技術。本質上也利用了閉包可以緩存的特性,比如:
var inc = adder(1);
var dec = adder(-1);
//inc, dec現在是兩個新的函數,作用是將傳入的參數值 (+/‐)1
alert(inc(99));//100
alert(dec(101));//100
alert(adder(100)(2));//102
alert(adder(2)(100));//102
再比如阿里玉伯的seaJS源碼中:
var isObject = isType("Object");
var isString = isType("String");
希望本文所述對大家的javascript程序設計有所幫助。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