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針對R9顯卡產品線,又再推出新的「AMD Radeon R9 380X」顯卡,用來補齊自家的產品線,并順道替今年下半的大作游戲,注入更強勁的游戲效能。R9 380X同樣采用28nm制程工藝、GCN架構的Tonga核心,雖說采用的核心與R9 380相同,但在細部規格上還是有著提升,核心的串流處理器提升至2048個、紋理單元也增加至128個,核心主頻為1040 MHz,搭配256-bit 4GB DDR5 6000 MHz顯存;供電方面,需使用兩個6pin PCIe接頭,建議整機電源則是500瓦以上。
這次帶來的藍寶石SAPPHIRE NITRO R9 380X 4G D5超白金很搶眼,有著金屬背板、超頻能力,以及智能溫控風控的功能,在顯卡低負載時,風扇會靜止不動,直到核心溫度達到設定值時,才會開始運轉主動散熱,達到待機靜音的效果,又能在游戲時帶來良好的散熱效果。
影像輸出提供DVI-I、DVI-D、HDMI與Display Port等擴展;在顯卡后方則加裝了金屬背板,強化背面零件的散熱并加強顯卡強度以免PCB變形;卸下散熱器可以窺見顯卡的散熱模組,散熱器采用大面積的銅底與核心接觸,以及4根6mm的散熱導管,將廢熱傳導至散熱鰭片上,再透過雙10cm風扇加速散熱;除了核心之外,顯卡上的顯存、供電模組等元件,都貼上了導熱片加強散熱;顯卡上并有提供雙BIOS的切換開關。
AMD Radeon R9 380X顯卡,定位在380之上、390未滿的效能區間內,算是效能未滿但足以滿足大部分玩家對效能的需求;而AMD出了推出新卡之外,另一件好事則是新的顯示卡驅動「Radeon Software Crimson Edition」也正式推出,在實測R9 380X的效能之前,就先來看看Crimson Edition驅動有什么好料。
輸出提供DVI-I、DVI-D、HDMI與Display Port。
有著背板強化,加強背面元件的散熱效果。
大面積的銅底直觸核心,在現存與供電模組也有導熱片。
測試平臺
處理器:Intel Core i7-5960X
主板:GIGABYTE X99-GAMING 5P
內存:金士頓駭客捕食者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4X4GB
顯卡:藍寶石 R9 380 4G D5 超白金 OC
硬盤:OCZ Vector 180 SSD
電源:FSP Hydro G 850W
操作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接口:PCI Express 3.0
核心主頻:1040 MHz
顯存:4GB GDDR5 6000 MHz
顯存位寬:256bit
輸出:DVI-I、DVI-D、HDMI、Display Port
輔助供電:6 pin*2
顯卡尺寸(mm):237.5 x 126.5 x 41、2slot
AMD Radeon R9 380X性能實測
測試顯卡為:藍寶石 R9 380 4G D5 超白金 OC。首先,透過3DMark來快速了解R9 380X的能耐,在高效能的游戲PC測試Fire Strike中獲得了8481分,接著提升解析度至1440p的Fire Strike Extreme則有4,268分,而最殘酷的4K測試Fire Strike Ultra也有2272分;就3Dmark的測試來看,R9 380X在一般1080p的分辨率下,肯定能滿足低、中度硬體需求的游戲,而高需求的游戲只要特效不全開,肯定能獲得不錯的順暢度。
游戲測試方面,筆者使用《暴雪英雄》、《GTA5》與最新的《星際大戰:戰場前線》四款游戲進行測試,測試的畫面設定與方式描述如下。暴雪英雄:1080p、圖形品質高、材質品質高,自訂厄運之塔5v5地圖測試;俠盜飛手5:1080p、FXAA開啟、MSAA關閉、品質設定高,測試從富蘭克林家中開車出去亂飆;星際大戰:戰場前線:1080p、畫面品質最高,豪斯星戰役進行測試。
就結果來看,暴雪英霸與俠盜獵車手5在設定上,并未開到最高的設定,差不多中上設定也能有著60fps以上的表現,而特效開到最高的星際大戰,也有著平均69fps的表現,就效能來看爽玩輕、中黨配置需求的游戲肯定沒問題,而高端需求的游戲只要不特效全開,也能有著不錯的表現。
溫度與耗電量方面,在待機的時候整平臺耗電110瓦,顯卡GPU溫度維持在35度,接著透過FurMark進行燒機測試,整平臺耗電來到289瓦,顯卡GPU溫度則來到68度。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