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DIY也進入了金九銀十裝機熱潮,奸商們也開始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對不少玩家而言,CPU、GPU、SSD技術和產品多半已至如數家珍之境,但對于電源的發展恐怕無視很久了吧?是時候讓我們來梳理一下電源的發展了。
電源在PC中的重要性往往容易被忽視,甚至有不少人抱著隨便的態度選購電源。殊不知,電源選購也是有門道的,一款好的電源有利于電腦穩定健康運行。PC電源的職能主要是穩定供電——簡單卻重要,“老套”卻不過時。
再加新標,80PLUS變得更需警惕!
最新的80PLUS標簽圖樣及各級別對應轉換效率,轉換效率越高,意味著電被利用得越充分。
購買電源除了看80Plus認證之外,還要關注EMI電磁傳導干擾、EMI電磁輻射干擾、電壓波動、紋波大小、交叉負載能力等諸多與性能和安全環保相關的指標參數(相關參數在80PLUS官網中都能看到)。但從普遍意義來說,80Plus認證與電源品質成正比關系,80Plus認證的等級越高,意味著電源的轉換效率越高。想要提高轉換效率,也就通常意味著電源內部的設計和元器件必須更好,這也就變相要求電源提高平均質量水平。從這個角度看,“80Plus認證和電源品質掛鉤”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還是那句話,不可盲信,尤其是80Plus推出白牌標準后,降低了入門門檻,不可避免地放入了一些濫竽充數的信號。與之對應,一些沒有通過80Plus的產品,很可能只是因為設計思路和側重點不同,其產品實際的用料和品質卻屬上層。接下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警惕偽參數和偽標簽
近幾年一直關注電源市場的用戶一定會發現市場的明顯變化,很多當年在充斥于一線市場專門忽悠消費者的垃圾電源逐步銷聲匿跡。這是一個可喜的變化,主要歸功于80Plus概念的興起帶動了用戶對電源品質的關注,而同時銷售渠道的電商化、透明化、專業化也讓DIYer們的識貨程度大大提升,讓垃圾產品生存更艱難。
但市場真的干凈了嗎?我看未必,偷斤短兩的型號從我們面前消失卻又可能去了3、4級不太發達的市場。另外,偷換概念、玩文字游戲、打擦邊球的性哈則在一線市場猖獗了起來。比如有的產品大談電感效率、功率因數等單一指標,并不對整體轉換效率產生決定影響,但卻又有“不服跑個分,但別跟我瞎扯做工用料”的忽悠氣勢。更有一些廠商昧著良心偽造類似80Plus的標簽貼在機身上混淆視聽。不少消費者一看到“功率因數0.95”(以為是轉換效率)、“xx650”(不提額定瓦數,實際是峰值650W)、“白金認證品質”(以為是白金牌效率,其實跟80PLUS毫無關系)等字樣時很可能放松警惕。在這里除了提醒玩家們細心,還是細心、細心再細心!
貌似80PLUS標簽的“85 Efficiency”具有迷惑性,這種做法在大品牌電源的低端型號中屢見不鮮,因此,當有人給你推薦“百元金牌電源”時請小心辨別。
警惕80Plus中的濫竽充數者
以往PC電源、工作站和服務器的非冗余電源都要求在115Vac(115伏交流電)下通過測試。對于國內220Vac使用場景而言,電源要通過測試必須使用寬幅電壓設計,這就要求電源在PFC級使用更高規格的用料。而2014年4月份80PLUS增加了230V EU Internal項目廠商可以在降低PFC級的用料的同時也取得230V的80Plus認證。原來一些230V Only無牌電源也可以得到認證的機會,截至本文截稿時已有超過100款電源通過該項目認證(包括金牌認證)。本來Ecova的只對送測的樣品負責,有時候市面上的零售版本和送測樣品會有些差異,這其中的貓膩之處不可不防??梢赃@么說,230V EU Internal認證推出之后,考驗廠商業界良心的時刻到了。權衡之下,消費者在選購時如果拿不定主意,不妨無視230V EU Internal項目這個“后進生”。與之類似的還有80Plus白牌認證,都是降低電壓適應性的要求。白牌只有110V電壓下的檢測標準,缺乏230V下的量化指標,對國內220V電網環境的參考意義不大,廠商容易借此縮水、減配等等。通常情況下,我們認為一款通過了80Plus傳統銅牌級以上認證的電源是靠譜的,其他的我們建議大家最好保持警惕。
“舊”常識:銘牌、元件、線路、結構、功率
一個合格的電源名牌應包含額定功率、12V負載比例、5VSB限流、認證標識等關鍵項目,一個優質電源的名牌信息應是詳盡的。
無論有沒有通過80Plus等行業認證,一個正規的電源總有一個正規的銘牌??偠灾?,通常“看標識買電源優劣”很多時候是可行的。當然,這需要消費者對電源的基本知識有大致的了解。
在國內,一款電源的銘牌可以先從認證開始,拋開貼假標的情況,一款擁有80Plus、3C、歐洲能源之星標準和環保之星標準等多個認證貼標的電源無疑是品質的保障。當然,如果一個電源的銘牌在關鍵電器參數表格中有任何一個漏標(如多路+12V不標+12V聯合輸出功率)或亂標(如不標額定功率,只標峰值功率),那么這樣的電源可以直接無視。連參數都不敢明說,這種遮遮掩掩的態度很難讓我們對電源的品質有所期待。
Tips:選電源還有這些要點
①單、雙路+12V輸出的抉擇:電源的+12V輸出主要是負責CPU、顯卡等供電需要。應對現在CPU和顯卡的性能不斷提升導致的功耗上升局面,單路設計可以有更大的電流,雙路+12V輸出電流都較同功率下的單路+12V輸出要小很多。單路輸出設計的的電源是比較適合極限超頻玩家使用;而雙路+12V輸出的電源一般都會設計有限流電阻用來保護電源和其他硬件,因此雙路(或多路)輸出更加適合追求穩定性的用戶。從經驗來看,一般的電源+12V輸出功率都占總功率的80%以上,如果占比過低則有虛標嫌疑,不建議購買。
②5V和5VSB:5VSB是輔助電源,主要給機箱開關等需要喚醒電腦開機所需功能的部分供電。它與+5V電源是有區別的,首先,電源通電后,就一直有+5VSB電力輸出了,而主+5V電力必須在電腦開機或被喚醒狀態下才有輸出。有多部USB設備需要連接電腦進行“關機充電”的用戶可選擇+5VSB電流充足的產品。
③功率因素在交流電力系統里是針對電網的概念:功率因素低意味著電網能量損失高,為了吸收這部分無用能量,電力設備的設計容量、成本相應增加。目前來看只要是主動式PFC電源,當達到滿載時功率因素都高達99%以上”,消費者通常也比較難遇到被動式PFC電源。近年來在高端電源上出現了交錯PFC(APFC電路的改進)等結構創新,比如交錯PFC+全橋移相的結構,交錯PFC+全橋LLC諧振甚至是無橋PFC技術。
④模組:簡而言之,全模組電源的線材全部可拆卸,半模組電源除主板、CPU供電外的線材可以拆卸,而非模組電源全部線材不可拆卸。模組化接線設計的好處是,閑置接線可以拆下來,有利于機箱內布線整潔。此外模組化還使得更換個性化包線(安裝線頭射燈、光帶線材)及根據機箱大小更換超長線、超短線等需求變成可能。但模組化接線也衍生了一些額外的接觸電阻,這種接觸電阻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插拔次數的增加會有所提高進而導致更多的電壓損失(耗電越大,電壓損失的就越多,但廠家通過技術處理基本能降低該損失)。總的來看,模組化設計推高了電源的制造成本,而且可能增加產品故障的隱患,因此在服務器/工作站等行業應用場景中都會使用非模組設計電源。
新技術、新趨勢:使電源不易過時
電源也有專用APP?是的,你沒看錯,Tt、海盜船等品牌已經開始電源交互性的創新之路。
在“擠牙膏”式升級的電源行業,要像其它數碼產品一樣融合最新科技、最酷體驗顯然不太容易。但在有心廠商的推動下,電源依然顯示出智能化和注重用戶體驗兩大亮點。
在電源中加入了工作狀態監測系統,并通過專門開發的軟件進行實時監測是近年來電源發展的一大趨勢。通過APP實時顯示各項的監測數據,更有曲線圖表顯示、還有用電費用計算等人性化功能。不得不說,這些看似微小的創新對優化用戶體驗是有幫助的。
在用戶體驗方面,電源的靜音效果也是各大廠商不懈追求的一個點。靜音通常通過大風扇靜音、智能溫控風扇、風扇延遲散熱技術等途徑實現。如果你是完美主義者,近年來市面上出現的無風扇、全靜音電源可以滿足你的需求。無風扇設計的電源用起來無疑是很舒適的,同時這也要求電源的轉換效率必須夠高,發熱才能盡可能少。通常,全靜音電源的元件品質也要比常規產品更出色一些,以滿足耐高溫、長時間持續工作等苛刻要求。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