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裝機對大多數朋友來說都不陌生,自己組裝電腦已經流行了超過20年,不過依然有很多新手朋友在DIY組裝電腦的時候會遇到各種比較低級的問題,導致最后沒能配成自己滿意的電腦。今天武林網小編就來分享下新手組裝電腦常犯的五個注意事項,來看看你忽視了這些細節問題了沒。
一、DIY裝機用途不夠明確
對于絕大部分新手來說,最要命的問題是沒有一個明確的裝機目的,沒有了解使用對象的實際需求,人云亦云,追新求貴,在裝機過程中往往會受到媒體、商家的影響,在其他人“買XX都不如加二三百換XX”的影響下,逐步提升硬件配置,最后可能花了預算幾倍的價錢,買了臺性能過剩的電腦。
某型號的處理器
比如買了臺i7的電腦,天天用來QQ聊天和上網,又或者配了塊高端顯卡,卻只用來玩LOL等網游。當然,對于土豪來說,這些并不重要,但對于一般用戶來講,更應該把錢花在刀刃上,根據使用對象的需要選擇硬件,比如對于不玩游戲的中老年人,一臺G4500或者i3-7100的核顯電腦完全可以滿足需要,游戲玩家則加個主流獨顯即可。
二、裝機配置頭重腳輕
很多新手裝機時,會先確定主要部件,如CPU、顯卡和內存,但對于一些非主要部件卻不是十分在意,甚至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能省則省,殊不知,很多看似不重要的部件卻對電腦的使用影響很大,比如主板,相當于人體的循環系統,很多簡化版的主板在帶寬和擴展性方面都有極大限制,會對系統影響很大。
再比如電源,拋開能耗問題,一款優秀的電源能夠保障電腦各部件穩定運行,而如果使用劣質電源,很可能在故障瞬間燒壞其他硬件。再比如想要玩超頻卻配了一款中低端的CPU散熱器,很可能導致CPU過熱而燒毀。
三、硬件性能相互制約(不均衡)
有些新手在DIY裝機選擇硬件時,并不重視硬件之間的相互限制和制約,使得硬件的性能得不到完全的發揮,比如使用CPU的核顯,卻只用了一條內存條,沒有組雙通道內存,殊不知,這樣會使核顯性能降低20%以上。
再如,選擇了帶K的CPU,卻配了一塊不支持超頻的主流主板,也無法發揮CPU的潛力。
四、硬件參數不夠了解
有些新手對于硬件配置一知半解,而各大廠商的硬件型號紛繁復雜,有時同一種芯片的主板或者顯卡,就會有五六種不同的配置,很多奸商也愿意在這里設置陷阱,自以為很懂的新手一不注意就會掉進坑里,常見的誤區比如CPU,同樣是i5、i7,也分四代、五代、六代,采用不同架構的CPU性能差距不??;
再比如顯卡,1050和1050Ti、370和370X、470和470D,前兩組是帶字母的性能強于不帶的,而最后一組卻相反;再如SSD固態硬盤,內存芯片主要有MLC和TLC兩類(如下圖),性能和耐用性也存在很大差別。
以上就是小編根據多年經驗,對新手在裝機過程中容易出現問題的梳理,希望各位剛剛接觸裝機的小白們借鑒參考。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