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喜歡折騰的玩家老鐵們在條件允許下時不時給自己的主機來個小變裝其實也是很有意思的一種樂趣,往往在裝機時因為手頭拮據所以在有些方面還是需要縮減的,但是用久了因為“縮減”很多問題就會隨后表現出來,但是換某個部件總比全套置換升級來的更為實際一些也符合消費原則。那么這次趁著這次更新處理器和顯卡的空檔也把原來布局非常局促的機箱一起做了更換。
這次臺式電腦主機升級配件是處理器(從原來的AMD R5 2600升級到三代的R5 3600)、顯卡(原來的GTX960置換成RX 5600XT)、機箱(AIGO破曉X),目前硬件升級之后的配置清單如下。
電腦配置清單如下:
處理器:AMD銳龍R5 3600
主板:華碩 ROG STRIX B450-F GAMING主板
固態:三星PM981a 512G
內存:宇瞻暗黑女神DDR4 3600 8G*2 RGB燈條內存
顯卡:微星魔龍RX 5600XT
機箱:愛國者破曉X
電源:愛國者電競ES 650
主板還是沿用原來的華碩B450F只需要升級下BIOS就可以完美兼容了,沒什么太大問題。
換了處理器,還是需要更換下散熱器,原來一直用原裝的下壓,總覺得不夠炫酷,所以這次也趁著這次把散熱這個剛需也安排上了。處理器的功耗還不算很高,所以百元左右的散熱器足夠了,這次入手的是顏值滿分的AIGO碟影MAX炫彩版 四熱管散熱。
其他配件繼續沿用原來的內存和固態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這次最大的變化莫過于硬件的安裝編排,畢竟自用主機還是需要搞點新意思才能滿足自己的折騰“欲望”,顯卡垂直安裝也是最近才接觸到的,那么顯卡垂直安裝首先需要箱體的支持。
整體風格為小清新風格,但是又想要點與眾不同的效果。這次把原來的塑料感的機箱更換成這款AIGO 破曉X 。先來看下箱體的外觀,白色噴漆風格加上修飾的黑邊框架組合的清爽風格配色。
側目采用大面積的金屬包邊無打孔鋼化+防丟螺絲固定設計,從細節上對防爆性和易拆性著手。畢竟ATX機箱安裝簡單是不可否認的,其次就是兼容性大至可安裝ATX主板,小到M-ATX和ITX三種規格尺寸的主板。破曉X和主流的豎裝主板有著不同,采用的是90度橫置主板設計,那么這樣的主板安裝模式和傳統的箱體對比有什么優勢?
那么承接上面的疑問,可以放置5個12cm或前2x14cm+后2x12cm的風扇規格;水冷方面可以支持前280/360+后240的冷排組合,但前置的280/360只限定于分體或者顯卡水冷,因為一般的一體水冷由于受限于冷管的長度所以放置在前置是比較牽強,但是這樣的布局更適合安裝自帶一體水冷的顯卡安裝。機箱的散熱風道,這個對比于現在的主流箱體雖然都是采用前進后出的均風壓對流風道,但是架構上做出了調整讓風道更直接,并不受到過多的進出風道而改變,讓風道直進直出更為純粹了,這樣更有利于現在主流游戲機箱的“發熱大戶”顯卡的進風問題得到解決,畢竟現在的游戲更多的是依靠顯卡,處理器反而因為不需要滿載熱量并不大。。
前置的布置也更為簡單,加上垂直安裝的顯卡,橫裝主板讓整個裝機畫風和固有的裝機模式有很大的出入,畢竟這是這次的變化之一。
三面的防塵設計,特別是做為主要進風(吸塵器)的前置,破曉X這種磁吸式的易拆防塵網架比以前那款機箱的看起更舒服,易拆易裝更方便日常清洗。頂艙和下置的電源艙底部均有防塵濾網。
新架構的箱體的格局布置變化,讓傳統的上置艙位變成了主板和顯卡安裝過道艙,傳統的后置插線也全部變為藏匿式了,這樣更能把紛亂外露的布線用另外一種設計方式來改變了。
接著就是整個主機的風格因為箱體的改變,變為更為簡約了,風扇安裝布局較少,所以在背線上更容易布置出非常清爽的背線。
在細節上防丟螺絲的運用更為人性化。
下置的電源艙采用了開放式設計,線材基本可以收納在下置,多硬盤擴展安裝也是現在主流機箱必不可少的了。
無打孔的玻璃側透的完整性更好,整個面板基本看不到一顆螺絲讓整機的燈效氛圍完完全全的展現出來。
適當的燈效,適當的搭配給予整個主機更好的點綴,又不會太顯浮夸,燈效氛圍感更充滿另外一種低調而高雅的味道。各個硬件的燈效互補起來也是很養眼的。
結語:
雖然是升級主機附帶的,但是硬件的升級表現在性能上的提升,而外觀和散熱改變則體驗在新嘗鮮新箱體架構破曉X的裝機體驗上,橫裝主機、顯卡垂直安裝打破了傳統的機箱安裝,給予箱體內部提供充足的散熱之余,又可以完完全全的把整個主機的顏值表現力發揮的淋漓盡致,讓簡約中又有那么一點不一樣,也滿足了自己這次搞搞新意思的折騰本意,希望這次體驗大家能喜歡。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