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微軟在發布第一代Surface電腦時應該想不到它會變成今天的樣子。2012年在紐約時代廣場的快閃店我買到了和Windows 8一起發布的第一代Surface,那是搭載ARM芯片的平板電腦,雖然工業設計驚艷,但實際市場反響并不算好。直到2015年Surface Pro 4的上市才真正讓Surface成為廣為接受的個人計算設備,感興趣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了。
2018年的十一假期,第六代Surface Pro正式發布,節后沒幾天就已經在國內上市了,動作相當快。相比前作,Surface Pro 6除了黑色外殼回歸,主要的變化是升級到8代酷睿處理器平臺,其他功能和特性幾乎沒變,可以說是常規配置更新。
在2018年底,一臺沒有最新Type-C接口,配置與大多數輕薄筆記本相差無幾,而且價格不算便宜的二合一筆記本電腦還能繼續獲得市場的認可嗎?我試用了兩周之后,有些話想說。
· 辦公室白領不是Surface Pro 6目標用戶
Surface Pro 6二合一形態決定了它不是一款能直接和輕薄筆記本電腦比較的產品。在現有的Surface產品線里,如果你只需要鍵盤鼠標的操作,應該選擇傳統形態的Surface Laptop 2或者更強大的Surface Book。作為鍵盤可拆卸的二合一產品,Surface Pro 6的主人應該是需要創造內容,但同時有很多手寫、觸摸操作的用戶,或者做為一臺主力PC設備的輔助機。
是誰不用鍵盤鼠標,需要整天畫畫寫寫呢?我認為是學生,以及某些細分領域比如創意、用戶調研領域的使用者。離開鍵盤的Surface Pro 6重量只有770克,攜帶和使用相當輕松。Surface手寫筆支持4096級壓感和傾斜檢測,就算作為專業繪畫工具也可以勝任。
同時,Surface Pro 6仍然是一臺完整的PC,連接上鍵盤就能回到Windows應用世界,不用考慮數據交換和應用兼容問題。有人會拿同時發布的蘋果新一代iPad Pro與之比較,我認為這兩者的選擇并不困難:你需要PC生態應用還是iOS生態。它們都能被稱為平板電腦,都支持手寫和繪畫,價格也有交集,但它們使用的應用程序不盡相同,操作習慣也大相徑庭。另外,Surface Pro 6可以實現所有PC功能,而只有iPad對不少用戶來說,還是不夠的。
· 作為生產力工具相當合格
Surface Pro 6的最低配置是i5/8GB/128GB,對普通辦公、筆記或手繪應用來說性能已經不錯了。應該是為了與Surface Go拉開差距,這一代入門配置取消了M3處理器,讓最便宜的Surface Pro也能有足夠的性能。酷睿處理器除了性能的提升,新的制程也讓功耗得到了較好控制。我使用的這臺機器使用i5-8250,它的散熱完全不是問題,大多數時候感受不到機器溫度的影響。單獨拿機身觸摸或書寫使用的話,你只會經常詫異于它的輕便,而不是擔心機身發燙。
平板模式
Surface Pro 6 的屏幕分辨率為2736x1824,作為12.3英寸的電腦,它的細節展現能力足夠優秀。主觀觀察,不論亮度、細節還是色彩表現,Surface Pro 6都是同檔次移動設備中屏幕素質最高的一類。3:2的屏幕比例是我的最愛,特別是作為平板設備,這個比例讓Surface Pro縱向使用時更舒服,那些16:9的平板電腦要我說并沒有認真研究用戶的需求。
攝像頭、麥克風與傳感器模組
隔了幾年再次使用Surface產品,最讓我喜歡的還是它的Windows Hello攝像頭刷臉登錄功能。市面上已經有其他筆記本提供指紋登錄,但仍然沒有刷臉的體驗簡單直接。這一代Surface Pro的登錄速度似乎更快了,也能在更大范圍識別我的面孔。不需要正襟危坐,在喚醒電腦的同時它就能解鎖進入桌面,幾乎沒有延遲。
· 筆和鍵盤雖貴也該買
Surface Pen是單獨購買的配件,但如果你買了Surface Pro卻不寫寫畫畫,會是挺大的浪費。與紙質記事本相比,在Surface Pro上書寫繪畫的體驗已經很接近了。當然合成材料的筆尖和玻璃的接觸不能完全實現簽字筆和紙張的反饋,但考慮到信息電子化的便利性,習慣一段時間之后也能接受。我認為它可能比iPad Pro一代的手寫筆體驗還稍好一些,而且Surface Pen的筆尖是可以更換的,你可以根據需求選擇不同手感。
磁吸式觸控筆
這一代Surface Pro鍵盤的體驗相比早期有明顯進步。早年間的Surface鍵盤鍵程比較小,框架也不太堅固,現在它的反饋手感已經幾乎令人滿意了,和不少輕薄筆記本電腦的內置鍵盤沒什么差異。受限于小尺寸機身面積,Surface鍵盤上的觸摸板尺寸偏小,容易誤觸發右鍵。Surface專業鍵盤重310克,相比不到800克的機身來說迫切需要減輕分量。但估計在現有的工程制造水平上,無法做到價格、體驗和重量三者兼得,這可能是比較均衡的妥協吧。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