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本無線上網基本知識介紹
2020-07-11 15:11:49
供稿:網友
目前無線上網應用最常見有WLAN(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無線局域網)方式和移動通訊(GPRS、CDMA、小靈通等)方式,而其中WLAN更是因為Intel的迅弛戰略而越發受到關注。
從IEEE在1997年6月發表的第一個WLAN標準――802.11開始,有很長一段時間這個標準都鮮為人知,沒有公司看好它的發展前景。轉機出現在1999年9月,被稱為Wi-Fi的802.11b標準橫空出世,改變了人們對WLAN的看法,WLAN開始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802.11b采用了2.4GHz頻段,可支持最高11Mbps的接入速率,并能按照無線網絡不同的情況,自動變速至5.5Mbps、2Mbps和1Mbps。作為目前最普及、應用最廣泛的無線標準,IEEE 802.11b技術的成熟,使得基于該標準網絡產品的成本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無論家庭還是企業用戶,無需太多的資金投入既可組建一套完整的無線局域網。但IEEE 802.11b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11Mbps的帶寬并不能很好地滿足大容量數據傳輸的需要,只能作為有線網絡的一種補充。與802.11b相似的802.11a技術,它采用了5.2GHz的頻段,而高達54Mbps數據傳輸帶寬,這也是IEEE 802.11a的真正意義所在,不過由于兼容問題以及頻段受限制等問題802.11a的推廣面臨重重困難。直到802.11g誕生,則為無線網絡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它是一種混合標準,工作在2.4G頻段上,兼容802.11b和802.11a標準,它最高也可以支持54Mbps。
WLAN規范還在繼續升級,相應的也是技術方面的進一步提升,包括速率以及備受關注的無線安全(我國的WAPI協議本意就在提高我國的無線安全,目前研究的新協議主要也是針對安全)問題。根據IEEE的最新消息,更高技術層次的802.11e和802.11i即將在不久之后被確認為正式標準。
此外,藍牙(BlueTooth)也是一種無線局域網標準,對于IEEE 802.11來說,它的出現不是為了競爭而是相互補充。藍牙比IEEE 802.11更具備良好的移動性。此外,藍牙還有著成本低、體積小,適用于多種設備的安裝等優點。
WLAN雖然很誘人,也絕對是未來的主流,但目前由于發展還不是太充分,于是WLAN無線上網必須的無線“熱點”還不是很多,WLAN信號的覆蓋還不夠廣,限制了大家通過WLAN無線上網的自由,而其“移動性”也比較差。于是移動通訊方式成為了很多人無線上網的首選,它們的優勢就在于可以隨時隨地上網,中國移動推出了基于GSM網絡的GPRS上網,中國聯通推出了基于CDMA網絡的CDMA1X,中國電信也不甘落后,推出了能夠上網的小靈通。
GPRS網絡屬于2.5G網絡,與其他兩家運營商相比,移動的網絡在信號覆蓋上面略勝一籌,GPRS網絡亦是如此,在一些小縣城、村莊里都有比較好的表現。但是相對其他的無線網絡,GPRS的速度不是非常盡如人意,跟過去的56K撥號上網差不多,瀏覽網頁、QQ聊天自然沒有問題,但是并不適合長時間的下載文件。
CDMA1X網絡與GPRS一樣同屬于第2.5代無線通信網絡。與GPRS等其他廣域無線上網相比,速度的表現是最好的,在大多數地區實際下載速度也能夠穩定在10k左右,有掌中寬帶之稱。
采用小靈通的網絡實現無線上網的好處就是資費比較便宜,與用Modem撥號的費用是一樣的。不過與聯通、移動的無線上網方案相比,小靈通上網最大的劣勢就是無法漫游,另外在高速移動中的表現也不是很好,這與小靈通手機的表現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