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AMD開啟不鎖倍頻的“黑盒時代”后,Intel也很快跟風推出了相應首款不鎖倍頻的奔騰E6500K,在產品型號后面添加了K的英文字母表示它是不鎖倍頻的設計,于是后來逐漸衍生了“帶K”與“不帶K”之分的超頻型號和普通型號的處理器。之后奇怪的現象開始出現:某玩家買了個Core i7-4790K回去,超了個頻、跑了個分、截了幅圖......然后一直默認使用。多花了兩百塊買了個“帶K”的超頻型號卻默頻使用,這實在讓人感覺哭笑不得。
然而大家買了個“帶K”的CPU回來后又是用來干嘛呢?
●買K就是為了超
眾所周知CPU超頻指的的就是提高CPU的主頻(工作頻率),而CPU的主頻=外頻×倍頻,也就是說CPU超頻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超外頻,另一種是超倍頻。不過超倍頻對CPU性能提升不如超外頻而好,但現時超頻方式都是采用超倍頻的方式。
很多用戶買來就是為了超頻玩的,體驗更快的感覺。超頻玩游戲的還是屬于其次,畢竟CPU對于游戲的貢獻不及一張高性能的顯卡來得猛,此外系統運行的速度又不是取決于CPU而是SSD固態硬盤,以此所謂體驗更快的感覺是對于視頻壓制、圖片渲染等有專業需求的應用為主。3DS MAX 2014就是一款專門為建筑師、設計師以及可視化專業人士而量身定制的3D應用軟件,在處理模糊特效的時候處理器都是出于滿載運行的水平,CPU超頻后更高的主頻(超頻穩定的前提下)能夠節省用戶等待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對于這部分人群購買“帶K”型號的產品有必要的意義。
●跑分惹的禍
“不服跑個分”這句口頭禪已經成為衡量手機CPU性能高低一個標準,在PC平臺上也出現類似的情況,I飯和A飯各自找對手“約戰”,“約戰”主要標準就是用跑分軟件跑個一萬幾千來拼個高低:“pentium G3258跑XX測試4979分,入門必選!A飯叫囂新速龍860K跑XX測試7575輕松秒G3258,I飯回擊G3258OC4.5GHz連i7都能撼動,AMD回家吧?!?/p>
跑分軟件得出的分數是一個比較客觀反映硬件性能高低的參考依據,但是麻木地比拼分數而忽略實際使用感受的話,那這個種分數就沒有任何意義了。一個不是為沖擊世界超頻記錄的用戶,他買了個“帶K”超頻CPU回去跑分數,然后將分數貼到到各大論壇去“宣傳”,純粹的跑更高的分數來滿足自我的滿足感。所以這部分人買”帶K“的CPU出于他們的心態,即便實際卻是長期默頻使用都好,這兩百塊還是值得花的。
●為何買了K又不超著用?
我們回歸到那個哭笑不得的焦點:多花了兩百塊買了個“帶K”的超頻型號卻默頻使用。超頻是一種考驗耐性的一種折騰,簡單的拉高電壓、拉高倍頻,然后跑分截圖的超頻誰都會,但誰又能保證日后長期使用不藍屏?想要長期穩定的超頻是需要不斷的調試,調試的過程又是一個相當繁瑣步驟,為了0.1GHz,你可能要經歷不斷的開機關機,毫無預兆的藍屏死機情況。也只有嘗試過的人才知道這種折騰法,折騰還不只是這樣,為了長期超頻還需要在散熱器和主板上增加投入。
面對這樣耗費精力的折騰,有人就干脆默頻使用算了......
●釣魚比買魚貴,為啥還釣呢?
對于那部分買“帶K”CPU回來卻默頻使用的人群其實我們可以理解成:釣魚和買魚的道理。同樣是為了獲得魚,有人愿意選擇買漁具、買魚餌花錢入釣魚場釣魚,也有人直接到超市買一條魚,兩者結果相同的情況下,當中的奧妙之處就在于整個過程你獲得的是什么,釣魚的人他獲得的是除了魚之外的悠閑自在的樂趣,而買魚的人除了魚外還是一條魚。同樣對于買了“帶K”卻默頻使用的用戶來說,假若某日有閑情逸致的時候可以拿來盡情狂超一把,在折騰中尋找樂趣,在折騰中交流心得,在折騰中解決難題。
總而言之,想折騰就折騰無需理由,喜歡的就是樂趣,不喜歡的就真是折騰了。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