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矚目的蘋果發布會終于召開了,今年蘋果除了給大家帶來了時下熱門的智能穿戴——Apple Watch之外,還帶來了全新的Macbook(New Macbook)。全新Macbook是介乎于現有的Air和Pro系列之間的全新系列,這個系列有兩個版本售價分別為1299/1599美元,又不知道多少人要剁手了...
為了這全新Macbook又要剁手值得嗎?在這個問題上小編自己就非常愿意了,要知道全新Macbook搭載了Intel Core M系列處理器,憑借其超低功耗設計使得全新Macbook免去了“必要的”散熱風扇,成為了目前最輕薄的Macbook(最厚僅13.1mm)。
雖然全新Macbook并非Core M落戶的第一個家,而且Core M面世也有一段時間了,但受到Apple的影響力,讓大家又重新關注起來。于是今日和大家重新對最輕薄的Macbook背后的“功臣”——Core M進行一番解讀。
●全新Macbook的心臟:Core M 5Y70/5Y71
Core M 5Y70/5Y71處理器都是采用雙核四線程設計,14納米制程工藝,具有4M的三級緩存,集成了Intel Processor Graphic 5300核芯顯卡,默認頻率則是根據型號的不同定位而有所不同:普通版Macbook搭載的是5Y70,CPU頻率是1.1-2.6GHz,GPU頻率是100-850MHz;高配版Macbook搭載的是5Y71,CPU頻率是1.2-2.9GHz,GPU頻率是300-900MHz,功耗僅為4.5W。
Core M處理器規格表
從Intel已經公布的數據中發現Core M 5Y71是整個Core M家族中最高端的型號,神奇的是Core M 5Y70竟然不是“老二”,Core M 5Y51才是排在次位,CPU性能規格與Core M 5Y70相同,但GPU頻率要比Core M 5Y70高。看到這里大家是否想起前段時間Intel為Atom系列重命名,讓消費者更加直觀產品的劃分(Atom X3、X5、X7)。反觀Core M的命名方式則沒有那么人性化,統一叫Core M,既沒有像Core系列分為i3、i5、i7,也沒有像Atom系列X3、X5、X7,不熟悉的朋友很容易產生混肴。
●介乎于酷睿與凌動之間的Core M
Core M的前身是Broadwell-Y,Broadwell-Y是取代現有第四代酷睿Haswell-Y,現在Broadwell-Y正式定名為Core M,其中“M”代表Mobility(超級移動)。成為了Intel全新的一個系列品牌,這樣一來Core M與酷睿的關系并非從屬,而是從酷睿品牌中獨立出來的(并列關系),性能介乎于酷睿與凌動之間,性能比凌動強,功耗卻比酷睿低。
由于采用了最新的14nm制程,因此即便Core M處理器的晶體管數量從前代Haswell Y系列處理器的9.6億猛增加至13億,芯片面積卻反而從131mm2縮小至82mm2,使得Core M的封裝(BGA)體積可以減小50%,并將熱設計功耗(TDP)降低了60%。OEM廠商可以基于更小、更薄的主板,實現更輕薄的外形設計和產品形態,滿足消費者的不同使用需求。
最新制程帶來的好處不僅僅是體積下降,更明顯的變化是來自TDP控制,與前代Haswell Y系列的11.5W相比,Core M直接下調至4.5W,而Intel允許PC廠商在3.5W~6W之間進行調節(其實也就是對睿頻幅度進行控制),產品續航時間又上升了一個層次。
雖然新Macbook具體性能不詳,不過,根據已有的Core M性能數據來看,相信不會有太大的差別。
CPU性能上,由于Core M前身是Broadwell-Y,而Broadwell-Y屬于對Haswell-Y的升級,按照Intel Tick-Tock戰略中屬于工藝制程的升級,所以Core M的CPU性能并不搶眼,大約提升5%的水平,加密算法性能上的進步大一點。
GPU方面,新的HD5300支持OpenCL 2.0和DirectX 11.2(可惜不是DX12),流處理器數量也從HD4200的20個增加到24個。而在硬件解碼方面,HD 5300部分支持H.265解碼算是一個亮點設計,之所以強調“部分”,是因為除了專用解碼單元之外,部分流處理器也要參與其中,因此解碼功耗要高于H.264。除此之外,HD 5300并不支持HDMI 2.0,但可以支持4K級視頻輸出。
●Core M的未來會悲催嗎?
Core M的誕生好比一個新生嬰兒一樣,那么具有活力的同時又是那么的脆弱。對于整個筆記本、平板的移動計算機市場,Core M提供了平板級處理器功耗和PC級處理器性能,可以說是一款成為里程碑潛質的處理器。
Intel 上個月新發布的行動平臺品牌策略
但Core M作為一個全新品牌系列出現,在推廣上能否順利在消費者心中樹立正面的形象?Atom的命名問題、Bay Trail-D家族的定位問題等等都是前車之鑒,所以Intel對于Core M的運營打造需要謹慎操作,尋找出Atom和Core之間的平衡點作為Core M的發展方向。
至于Core M是否會跨界推出桌面版?個人覺得幾乎沒有可能,酷睿系列已經深深盤踞在桌面市場上,而入門市場上還有奔騰、賽揚之流,在未來還有Braswell的存在,基本上沒有任何位置留給Core M了,若是硬要擠出出位置來,恐怕最后弄巧反拙,重滔覆轍落得Atom的尷尬下場(誤解為低端)。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