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一直是限制消費最有利的法寶。同時也有許多消費者認為它成了追求高品質的一個障礙。要是能夠同時做到少花錢和最求高品質,也是我們常說的高性價比,那當然是最好不過。但這一切實現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要么是對要購買的產品線有充分的了解,要么就是身邊有“高人”指導。
DIY有細節沒講究對新手裝機的一點建議
不可否認,購買欲可以讓人能夠迅速的了解一款產品,甚至多款,但要完完全全的和行內人相提并論還差得遠,并且不是誰的身邊都有“高人”,“高人”是否擅長你所需求的則又是個問題,在這里筆者就假冒“高人”來說出一些自己對DIY的一點看法。
跟性價比毫無瓜葛
性價比,肯定和高價毫無瓜葛,GTX980ti出道之夜就被部分人說成“高性價比”,他們殊不知近5000元的價格完全可以買一整臺電腦,而同樣的價格僅買一塊顯卡可以成為“土豪之舉”了。
同時性價比也不是一味追求低價,讓性能做出太大妥協。只有性能、價格、規格品質都到達一定程度,才有可稱之為性價比。然后用恒定的價格來衡量所有產品顯然是不合理的,不同的商品自然有它自己的性價比區間,或者說性價比只是相對的。比如DIY一臺電腦,高性價比的PC配置往往在4000元到7000元之間,價格高了低了都或多或少的影響“性”或“價”,而一輛汽車、一套房子顯然不能在這個價格區間里。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