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腦出現運行不穩定、通電后不能啟動等現象時,如果采用“替換法”排除了電源、內存以及軟件病毒等因素引發故障后,接下來就需要檢查CPU是否有問題了。由CPU造成的故障表現雖然是多種多樣,但歸納起來也無外乎頻繁死機、開機自檢顯示的工作頻率反復變化、因超頻過度而無法開機,以及系統加電后沒有任何反應等幾種方式。當然,應對的辦法也都不盡相同,下面筆者簡單介紹故障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一、加電無反應或頻繁死機故障分析與排除
當按下機箱上的電源開關后,顯示器黑屏、機器無任何反映或是正常使用中的電腦經常出現死機、重啟等故障時,如果排除了主板、電源、顯卡等其它部件的故障之后,則一般是由CPU所造成的。
遇到前者,當按下電源開關后無任何反映,這里一般判斷為CPU出現了嚴重的故障,這時只能更換CPU才能夠解決問題。不過也并非絕對,有時因為CPU針腳被氧化造成與主板插槽接觸不良,也會出現這種情況,筆者在使用中就遇到類似的故障。
筆者使用多年的愛機,突然無法開機,屏幕無顯示信號輸出,排除顯卡、顯示器無問題后,拔下插在主板上的CPU,仔細觀察并無燒毀痕跡,但就是無法點亮機器。后來發現CPU的針腳均發黑、發綠,有氧化的痕跡和銹跡,便用牙刷對CPU針腳做了清潔工作,然后問題就解決了。這種故障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CPU長期工作在潮濕環境中,而裸露的銅針腳在此環境中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生成了銅銹。日積月累銹斑太多造成接觸不良,從而引發故障。
對于后者,頻繁死機或是經常重啟,一般情況下是由于CPU散熱不良所造成的,這時候我們就要重點檢查CPU的散熱器,看看風扇是否正常運轉,與CPU接觸的散熱片有無松動脫落的情況。如果發現這些情況,要及時排除,基本上能夠解決這一問題。
另外,有些朋友認為CPU散熱風扇的轉速越高,散熱的效果越好,其實這種認識是比較片面的。事實上風扇的散熱能力與扇葉的多少、角度、有效排風面積、排風量都有著直接的聯系,而提高轉速雖可以提高排風量,但會帶來噪音增大、壽命縮短等問題。因此,在選擇散熱風扇時應該綜合考慮。
二、超頻過度造成的無法開機
對CPU合理的超頻,不但不影響機器的正常工作,還能夠帶來性能的提升,因此超頻成為眾多用戶開發電腦性能的一種手段。不過,過度超頻會造成電腦無法啟動的故障。超頻過度之后,電腦啟動時可能出現散熱風扇轉動正常,而硬盤燈只亮了一下便沒了反應,顯示器也維持待機狀態的故障。由于此時已不能進入BIOS設置選項,因此,也就無法給CPU降頻了。遇到這種情況的處理方法有兩種:一是打開機箱并在主板上找到給CMOS放電的跳線(一般都安排在鈕扣電池的附近),將其設置在“CMOS放電”位置或者把電池摳掉,稍微等待幾分鐘時間后,再將跳線或電池復位并重啟電腦即可。
二是有些主板上具有超頻失敗的專用恢復性措施。比如:可以在開機時按住Insert鍵不放,此時系統啟動后便會自動進入BIOS設置選項,隨后即可進行降頻操作。而在一些更為先進的主板中,還可在超頻失敗后主動“自行恢復”CPU的默認運行頻率。因此,對于熱衷超頻而又缺乏實際操作經驗的普通讀者來說,選擇帶有“逐兆超頻”、“超頻失敗自動恢復”等人性化功能的主板,會使超頻CPU的工作變得異常的簡單輕松。
談到超頻,筆者順便介紹一點超頻的經驗。如果想要成功的超頻,不僅僅與我們的技術有關,而且與CPU自身的素質、選擇的主板、散熱器以及內存等,也有著很大的關系,特別是主板,選擇一塊做工用料扎實、品質口碑好的主板,也就意味著超頻成功了一半。
CPU是超頻中的主角。CPU超頻能力的強弱是決定超頻能否成功的首要條件。由于現在市場中CPU都已經鎖住了倍頻,我們要想超頻的話就只能從超外頻下手了。一般說來,CPU的倍頻越低就越容易超(外)頻,因此在超頻時我們最好選擇倍頻較低的CPU;又由于超外頻時我們是把較低的外頻調整為較高的外頻,這就要求我們最好選擇外頻不是太高的CPU,否則就只好超更高的非標準外頻了,這對其他周邊硬件來說刻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