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通過降頻來降溫,其實對于CPU來說也不算是什么新鮮玩意,目前AMD和Intel的CPU都自帶了這樣的技術,兩者的原理也是一樣的,都是通過CPU的負載情況自動調節倍頻,從而實現在低載情況下使用較低的頻率和電壓,減少功耗和發熱量,在滿負荷的情況下,又恢復到全頻工作的狀態。
不過,我們可不僅滿足于自動降頻的那一點幅度,其實對于多數上網應用和掛機下載來說,只需要CPU很少一部分性能即可,所以,我們還可以繼續對它進行大幅度降頻、降壓來實現更好的降溫效果。實際情況是怎么樣呢?讓我們來看一下。
小貼士>>
主流的AMD CPU在手動調節倍頻的情況下,有可能出現無法使用Cool&Quiet功能的情況(經過試驗,只要是手動調節倍頻并使用了0.5擋位的倍頻,就會這樣),因此,如果你想在手動調節倍頻(例如超頻)的情況下使用Cool&Quiet功能,請盡量使用整數倍頻。當然,這與主板本身的BIOS也有關,如果你發現這樣還是不行,請更新主板BIOS試試。
手動降頻:目標風冷掛機!
在室溫35℃以上的情況下(本博士的家里就是這狀況),在白天要想不開空調掛機下載簡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2.5GHz的CPU溫度過65℃是經常的事),特別是對于采用主流配置或更高檔次配置的用戶,電腦發熱問題更明顯。不過,你真要24小時開著空調來伺候下載機那也太奢侈了,所以,我們的目標就是在這樣嚴酷的情況下通過降頻的手段,讓電腦能穩定運行。在這之前,我們來做一下準備工作。
配置方面,本博士選擇了一套主流的Intel的平臺(Pentium E5300 + P45 + Radeon HD5670)和一套主流的AMD 集成HTPC平臺(AthlonⅡ X2 250 + 880G)來進行測試,這已經能代表Intel和AMD主流平臺的大多數情況了。
降頻到600MHz,溫度大降
對于Intel的平臺,降倍頻的下限就是6倍頻,外頻一般最低可以降到100MHz,這樣的話,我們的Pentium E5300就可以被手動降頻到600MHz(使用EIST只能降到1.2GHz,因為它不會自動調節外頻),并且把核心電壓從1.3V降低到了1V。降到600MHz后,進入Windows7系統的時間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不過在系統里開啟菜單和啟動程序可以感覺到一些輕微的延遲,但對于下載來說,完全沒有問題。而且在降頻模式下,溫度的變化還是很明顯的,滿載溫度從55℃直線下降到33℃。
對于AMD平臺,降倍頻的范圍很大,你甚至可以通過倍頻和分頻的組合把CPU降頻到100MHz的核心頻率!當然,100MHz的AthlonⅡ X2應付Windows7還是太勉強了,啟動速度超級慢,因此考慮到可用性,我們也把它降到200MHz×12(倍頻)/4(分頻)=600MHz。從實際的系統啟動速度和打開程序(下載工具、Photoshop等等)的速度來看,有一些降低,但還是可以接受。當然,我們依然最關心降溫的效果,從測試情況來看AthlonⅡ X2 250降頻到600MHz后(電壓從1.3V降到1.1V),溫度下降幅度與Intel平臺相當,同時功耗也有大幅度下降——效果非常明顯。
總的來說,兩套平臺在空調房里的降溫效果十分明顯,同時兩者都降到600MHz后提供的性能依然足夠上網和下載使用,玩一般的3D游戲也能達到30fps左右的水平,自然做下載機是完全沒有問題。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