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MOS
指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一種大規模應用于集成電路芯片制造的原料。有時人們會把CMOS和BIOS混稱,其實CMOS是主板上的一塊可讀寫RAM芯片,是用來保存BIOS的硬件配置和用戶對某些參數的設定。CMOS可由主板的電池供電,即使系統掉電,信息也不會丟失。CMOS RAM本身只是一塊存儲器,只有數據保存功能。而對BIOS中各項參數的設定要通過專門的程序。BIOS設置程序一般都被廠商整合在芯片中,在開機時通過特定的按鍵就可進入BIOS設置程序,方便地對系統進行設置。因此BIOS設置有時也被叫做CMOS設置。
二、PnP
Plug-and-Play(即插即用)。它的作用是自動配置(低層)計算機中的插卡和其他設備,然后告訴對應的設備都做了什么。PnP的任務是把物理設備和軟件(設備驅動程序)相配合,并操作設備,在每個設備和它的驅動程序之間建立通信信道。換種說法。PnP分配下列資源給設備和硬件:I/O 地址、 IRQ、 DMA 信道和內存段。
三、I/O地址
I/O地址中I是input的簡寫,O是output的簡寫,也就是輸入輸出地址。每個設備都會有一個專用的I/O地址,用來處理自己的輸入輸出信息。因此這是絕對不能夠重復的。如果這兩個資源有了沖突,系統硬件就會工作不正常。
四、IRQ
Interrupt ReQuest(中斷請求)。電腦上需要連接很多設備,如聲卡、打印機、Modem等。這些設備可以通過中斷請求的方式與CPU進行數據交換。當一個設備需要CPU來處理它的數據時,可以向CPU發出中斷請求信號,讓CPU暫停正在執行的工作,轉而處理該設備的操作請求,處理完畢后,再返回執行原來的工作。當一個設備向CPU發出中斷請求時,是通過IRQ值來告知CPU到底是哪一個外圍設備需要服務,因此每個設備都會占用一個IRQ值。在計算機中,共可連接16條中斷,即IRQ的值共有16個(0~15),在使用IRQ值時,需把握一條原則,即一個IRQ值只能給一個設備使用,例如:通常鼠標使用了IRQ4(COM1),此時IRQ4就不能再給其他硬件設備使用了。
五、DMA
Direct Memory Access(存儲器直接訪問)。這是指一種高速的數據傳輸操作,允許在外部設備和存儲器之間直接讀寫數據,既不通過CPU,也不需要CPU干預。整個數據傳輸操作在一個稱為“DMA控制器”的控制下進行的。CPU除了在數據傳輸開始和結束時做一點處理外,在傳輸過程中CPU可以進行其他的工作。這樣,在大部分時間里,CPU和輸入輸出都處于并行操作。因此,使整個計算機系統的效率大大提高。
六、內存段
像I/O地址一樣,一些設備在主內存中分配有地址。當你安裝這樣的設備時,實際上也插了一塊內存模塊(主內存,不是I/O內存)。這段內存被設備和CPU共享(運行設備驅動程序后)。這塊內存意味著設備和主內存之間能“直接”傳輸數據。但事實上這并不是真正的傳輸,而是設備把數據放到自己的內存中的同時也就放到了主內存中。插卡和設備驅動程序必須知道內存塊的地址。
七、ACPI
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即高級配置和電源管理界面。ACPI是1997年推出的電源管理標準,目的在于通過操作系統而不是BIOS來有效管理電源,從而節省更多的電源。因此,所采用的芯片必須為操作系統提供標準的注冊接口,能讓操作系統對不同芯片進行電源中斷及恢復的動作。ACPI提供了瞬間軟件電源開關來控制電源狀態,大多數情況下配合ATX電源系統一起使用
八、BIOS
基本輸入輸出系統(Basic Input-Output System)的縮寫。BIOS是集成在主板上的一個ROM芯片,其中保存有PC系統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程序、系統信息設置程序、開機上電自檢程序和系統啟動自舉程序。在主板上可以看到BIOS ROM芯片。一塊主板性能優越與否、是否運行穩定、兼容性是否很好等問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板上的BIOS管理功能是否先進。
九、Flash ROM
閃速存儲器,本質上屬于EEPROM——電可擦除只讀存儲器。平常情況下Flash ROM與EPROM一樣是禁止寫入的,在需要時,加入一個較高的電壓就可以寫入或擦除。因此,其維護與升級都很方便。BIOS升級的程序盤一般由主板廠商提供,也可以到Internet網上去下載。為預防用戶誤操作刪除了Flash BIOS中的內容導致系統癱瘓,一般的主板廠商都在Flash BIOS中固化了一小塊啟動程序(Boot Block)用于緊急情況下接管系統的啟動。
十、ISA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業標準總線)。ISA是IBM公司為它的PC/AT電腦而制定的總線標準,也稱為AT標準,為16位體系結構,僅支持16位的I/O設備。由于存在著數據傳輸速率低、缺乏技術規范、不能支持多處理器系統、不支持自動配置等缺點,因此長期以來一直是困擾系統速度提高的“瓶頸”。
十一、PCI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圍設備互連總線)。PCI總線是一種與CPU隔離的總線結構,能與CPU同時工作,支持突發讀寫操作,定義了32位數據總線,且可擴展為64位,其最大傳輸率為132MB/s。支持即插即用。PCI總線推出后,一個系統可以允許多條總線存在,這大大提高了系統的數據處理能力和系統負載能力。
十二、AGP
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加速圖形端口)。AGP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總線,每塊主板只有一條AGP插槽,只能與AGP顯卡相連,只提供處理圖形用,不具備通用性和擴展性。AGP顯卡和內存之間有一條高速通道,直接使用系統內存來處理圖像數據,可為AGP顯卡動態地分配系統主存,用來存取較大的3D圖形材質。這樣大大節省了顯卡本地內存。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