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C++編程中變量的聲明和定義以及預處理命令解析,是C++入門學習中的基礎知識,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
關于C++變量的聲明和定義
我們已經知道,一個函數一般由兩部分組成:聲明部分和執行語句。
聲明部分的作用是對有關的標識符(如變量?函數?結構體?共用體等)的屬性進行說明。對于函數,聲明和定義的區別是明顯的,前邊已說明,函數的聲明是函數的原型,而函數的定義是函數功能的確立。對函數的聲明是可以放在聲明部分中的,而函數的定義顯然不在函數的聲明部分范圍內,它是一個文件中的獨立模塊。
對變量而言,聲明與定義的關系稍微復雜一些。在聲明部分出現的變量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需要建立存儲空間的(如int a;);另一種是不需要建立存儲空間的(如extern int a;)。前者稱為定義性聲明(defining declaration),或簡稱為定義(definition)。后者稱為引用性聲明(referenceing declaration)。廣義地說,聲明包括定義,但并非所有的聲明都是定義。對“int a;” 而言,它是定義性聲明,既可說是聲明,又可說是定義。而對“extern int a;” 而言,它是聲明而不是定義。一般為了敘述方便,把建立存儲空間的聲明稱為定義,而把不需要建立存儲空間的聲明稱為聲明。顯然這里指的聲明是狹義的,即非定義性聲明。例如:
- int main( )
- {
- extern int a; //這是聲明不是定義。聲明a是一個已定義的外部變量
- }
- int a; // 是定義,定義a為整型外部變量
外部變量定義和外部變量聲明的含義是不同的。外部變量的定義只能有一次,它的位置在所有函數之外,而同一文件中的外部變量的聲明可以有多次,它的位置可以在函數之內,也可以在函數之外。系統根據外部變量的定義分配存儲單元。對外部變量的初始化只能在定義時進行,而不能在聲明中進行。所謂聲明,其作用是向編譯系統發出一個信息,聲明該變量是一個在后面定義的外部變量,僅僅是為了提前引用該變量而作的聲明。extern只用作聲明,而不用于定義。
用static來聲明一個變量的作用有二:
對局部變量用static聲明,使該變量在本函數調用結束后不釋放,整個程序執行期間始終存在,使其存儲期為程序的全過程。
全局變量用static聲明,則該變量的作用域只限于本文件模塊(即被聲明的文件中)。
請注意,用auto,register,static聲明變量時,是在定義變量的基礎上加上這些關鍵字,而不能單獨使用。如“static a;”是不合法的,應寫成“static int a;”。
C++預處理命令
可以在C++源程序中加入一些“預處理命令”(preprocessor directives),以改進程序設計環境,提高編程效率。預處理命令是C++統一規定的,但是它不是C++語言本身的組成部分,不能直接對它們進行編譯(因為編譯程序不能識別它們)。
現在使用的C++編譯系統都包括了預處理、編譯和連接等部分,因此不少用戶誤認為預處理命令是C++語言的一部分,甚至以為它們是C++語句,這是不對的。必須正確區別預處理命令和C++語句,區別預處理和編譯,才能正確使用預處理命令。C++與其他高級語言的一個重要區別是可以使用預處理命令和具有預處理的功能。
C++提供的預處理功能主要有以下3種:
宏定義
文件包含
條件編譯
分別用宏定義命令、文件包含命令、條件編譯命令來實現。為了與一般C++語句相區別,這些命令以符號“#”開頭,而且末尾不包含分號。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