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函數
簡單地說,那些被virtual關鍵字修飾的成員函數,就是虛函數。虛函數的作用,用專業術語來解釋就是實現多態性(Polymorphism),多態性是將接口與實現進行分離;用形象的語言來解釋就是實現以共同的方法,但因個體差異而采用不同的策略。下面來看一段簡單的代碼
class A{ public: void print(){ cout<<”This is A”<<endl;}};class B:public A{ public: void print(){ cout<<”This is B”<<endl;}};int main(){ //為了在以后便于區分,我這段main()代碼叫做main1 A a; B b; a.print(); b.print();}
通過class A和class B的print()這個接口,可以看出這兩個class因個體的差異而采用了不同的策略,輸出的結果也是我們預料中的,分別是This is A和This is B。但這是否真正做到了多態性呢?No,多態還有個關鍵之處就是一切用指向基類的指針或引用來操作對象。那現在就把main()處的代碼改一改。
int main(){ //main2 A a; B b; A* p1=&a; A* p2=&b; (這里強行用指向基類的指針來操作衍生的對象) p1->print(); p2->print();}
運行一下看看結果,喲呵,驀然回首,結果卻是兩個This is A。問題來了,p2明明指向的是class B的對象但卻是調用的class A的print()函數,這不是我們所期望的結果,那么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用到虛函數
class A{ public: virtual void print() { cout<<”This is A”<<endl;} };class B:public A{ public: void print() { cout<<”This is B”<<endl;}};
毫無疑問,class A的成員函數print()已經成了虛函數,那么class B的print()成了虛函數了嗎?回答是Yes,我們只需在把基類的成員函數設為virtual,其派生類的相應的函數也會自動變為虛函數。所以,class B的print()也成了虛函數。那么對于在派生類的相應函數前是否需要用virtual關鍵字修飾,那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了。
現在重新運行main2的代碼,這樣輸出的結果就是This is A和This is B了。
現在來消化一下,我作個簡單的總結,指向基類的指針在操作它的多態類對象時,會根據不同的類對象,調用其相應的函數,這個函數就是虛函數。
純虛函數
虛函數的聲明以=0結束,便可將它聲明為純虛函數。包含純虛函數的類不允許實例化,稱為抽象類。 事實上純虛函數提供了面向對象中接口的功能。當然,這樣的接口是以繼承的方式實現的。
class CPerson{public: virtual void hello() = 0;};CPerson p; // compile error
注意空方法、純虛函數、方法聲明的區別。類聲明中的空方法給出了方法聲明+方法定義。 只聲明但沒有定義的方法將會產生鏈接錯,無論是否被調用過。
class CPerson{public: void empty(){}; void declare();};CPerson::declar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