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緩沖區又稱為緩存,它是內存空間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在內存空間中預留了一定的存儲空間,這些存儲空間用來緩沖輸入或輸出的數據,這部分預留的空間就叫做緩沖區。
緩沖區根據其對應的是輸入設備還是輸出設備,分為輸入緩沖區和輸出緩沖區。
為什么要引入緩沖區
比如我們從磁盤里取信息,我們先把讀出的數據放在緩沖區,計算機再直接從緩沖區中取數據,等緩沖區的數據取完后再去磁盤中讀取,這樣就可以減少磁盤的讀寫次數,再加上計算機對緩沖區的操作大大快于對磁盤的操作,故應用緩沖區可大大提高計算機的運行速度。
又比如,我們使用打印機打印文檔,由于打印機的打印速度相對較慢,我們先把文檔輸出到打印機相應的緩沖區,打印機再自行逐步打印,這時我們的CPU可以處理別的事情。
現在您基本明白了吧,緩沖區就是一塊內存區,它用在輸入輸出設備和CPU之間,用來緩存數據。它使得低速的輸入輸出設備和高速的CPU能夠協調工作,避免低速的輸入輸出設備占用CPU,解放出CPU,使其能夠高效率工作。
緩沖區的類型
緩沖區 分為三種類型:全緩沖、行緩沖和不帶緩沖。
1) 全緩沖
在這種情況下,當填滿標準I/O緩存后才進行實際I/O操作。全緩沖的典型代表是對磁盤文件的讀寫。
2) 行緩沖
在這種情況下,當在輸入和輸出中遇到換行符時,執行真正的I/O操作。這時,我們輸入的字符先存放在緩沖區,等按下回車鍵換行時才進行實際的I/O操作。典型代表是標準輸入(stdin)和標準輸出(stdout)。
3) 不帶緩沖
也就是不進行緩沖,標準出錯情況stderr是典型代表,這使得出錯信息可以直接盡快地顯示出來。
下面開始本文的正文:通過實例講解C語言中的printf()緩沖問題
起步
標準輸出被滯后了. 不同編譯器出來的結果可能不一樣. 我在windows平臺的 VC++6.0 上是121212.
分析
標準輸出和標準出錯的緩沖機制不同,標準出錯不緩沖,標準輸出有緩沖.
什么情況下會刷新緩沖區?
附錄
示例代碼:
#include <stdio.h>int main(int argc, char const *argv[]){ int i; for (i = 0; i < 3; ++i) { printf("1"); fprintf(stderr, "2"); }}
找到了讓 windows 平臺也使用輸出緩沖的方式了:
#include <stdio.h>char buf[512]; int main(int argc, char const *argv[]){ setvbuf(stdout, buf, _IOLBF, 512); int i; for (i = 0; i < 3; ++i) { printf("1"); fprintf(stderr, "2"); }}
總結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全部內容了,希望本文的內容對大家的學習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學習價值,如果有疑問大家可以留言交流,謝謝大家對VEVB武林網的支持。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