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實例講述了C語言判定一棵二叉樹是否為二叉搜索樹的方法。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參考,具體如下:
給定一棵二叉樹,判定該二叉樹是否是二叉搜索樹(Binary Search Tree)?
首先說明一下二叉樹和二叉搜索樹的區別。二叉樹指這樣的樹結構,它的每個結點的孩子數目最多為2個;二叉搜索樹是一種二叉樹,但是它有附加的一些約束條件,這些約束條件必須對每個結點都成立:
該問題在面試中也許經常問到,考察的是對二叉搜索樹定義的理解。初看這個問題,也許會想這樣來實現:
假定當前結點值為k。對于二叉樹中每個結點,判斷其左孩子的值是否小于k,其右孩子的值是否大于k。如果所有結點都滿足該條件,則該二叉樹是一棵二叉搜索樹。
很不幸的是,這個算法是錯誤的??紤]下面的二叉樹,它符合上面算法的條件,但是它不是一棵二叉搜索樹。
10
/ /
5 15 -------- binary tree (1)
/ /
6 20
那么,根據二叉搜索樹的定義,可以想到一種暴力搜索的方法來判定二叉樹是否為二叉搜索樹。
假定當前結點值為k。則對于二叉樹中每個結點,其左子樹所有結點的值必須都小于k,其右子樹所有結點的值都必須大于k。
暴力搜索算法代碼如下,雖然效率不高,但是它確實能夠完成工作。該解法最壞情況復雜度為O(n^2),n為結點數目。(當所有結點都在一邊的時候出現最壞情況)
/*判斷左子樹的結點值是否都小于val*/bool isSubTreeLessThan(BinaryTree *p, int val){ if (!p) return true; return (p->data < val && isSubTreeLessThan(p->left, val) && isSubTreeLessThan(p->right, val));}/*判斷右子樹的結點值是否都大于val*/bool isSubTreeGreaterThan(BinaryTree *p, int val){ if (!p) return true; return (p->data > val && isSubTreeGreaterThan(p->left, val) && isSubTreeGreaterThan(p->right, val));}/*判定二叉樹是否是二叉搜索樹*/bool isBSTBruteForce(BinaryTree *p){ if (!p) return true; return isSubTreeLessThan(p->left, p->data) && isSubTreeGreaterThan(p->right, p->data) && isBSTBruteForce(p->left) && isBSTBruteForce(p->right);}
一個類似的解法是:對于結點node,判斷其左子樹最大值是否大于node的值,如果是,則該二叉樹不是二叉搜索樹。如果不是,則接著判斷右子樹最小值是否小于或等于node的值,如果是,則不是二叉搜索樹。如果不是則接著遞歸判斷左右子樹是否是二叉搜索樹。(代碼中的maxValue和minValue函數功能分別是返回二叉樹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這里假定二叉樹為二叉搜索樹,實際返回的不一定是最大值和最小值)
int isBST(struct node* node){ if (node==NULL) return(true); //如果左子樹最大值>=當前node的值,則返回false if (node->left!=NULL && maxValue(node->left) >= node->data) return(false); // 如果右子樹最小值<=當前node的值,返回false if (node->right!=NULL && minValue(node->right) <= node->data) return(false); // 如果左子樹或者右子樹不是BST,返回false if (!isBST(node->left) || !isBST(node->right)) return(false); // 通過所有測試,返回true return(true);}
以前面提到的binary tree(1)
為例,當我們從結點10遍歷到右結點15時,我們知道右子樹結點值肯定都在10和+INFINITY(無窮大)之間。當我們遍歷到結點15的左孩子結點6時,我們知道結點15的左子樹結點值都必須在10到15之間。顯然,結點6不符合條件,因此它不是一棵二叉搜索樹。該算法代碼如下:
int isBST2(struct node* node){ return(isBSTUtil(node, INT_MIN, INT_MAX));}/*給定的二叉樹是BST則返回true,且它的值 >min 以及 < max.*/int isBSTUtil(struct node* node, int min, int max){ if (node==NULL) return(true); // 如果不滿足min和max約束,返回false if (node->data<=min || node->data>=max) return(false); // 遞歸判斷左右子樹是否滿足min和max約束條件 return isBSTUtil(node->left, min, node->data) && isBSTUtil(node->right, node->data, max) );}
由于該算法只需要訪問每個結點1次,因此時間復雜度為O(n),比解法1效率高很多。
因為一棵二叉搜索樹的中序遍歷后其結點值是從小到大排好序的,所以依此給出下面的解法。該解法時間復雜度也是O(n)。
bool isBSTInOrder(BinaryTree *root){ int prev = INT_MIN; return isBSTInOrderHelper(root, prev);}/*該函數判斷二叉樹p是否是一棵二叉搜索樹,且其結點值都大于prev*/bool isBSTInOrderHelper(BinaryTree *p, int& prev){ if (!p) return true; if (isBSTInOrderHelper(p->left, prev)) { // 如果左子樹是二叉搜索樹,且結點值都大于prev if (p->data > prev) { //判斷當前結點值是否大于prev,因為此時prev已經設置為已經中序遍歷過的結點的最大值。 prev = p->data; return isBSTInOrderHelper(p->right, prev); //若結點值大于prev,則設置prev為當前結點值,并判斷右子樹是否二叉搜索樹且結點值都大于prev。 } else { return false; } } else { return false; }}
希望本文所述對大家C語言程序設計有所幫助。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