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華碩推出了Zenfone 2旗艦Android手機,4GB內存一時驚爆眼球,要知道目前多數手機內存只有1~2GB,就連筆者所使用筆記本電腦的內存也僅為4GB。或許你會產生疑問,同樣是4GB內存,手機與筆記本電腦之間該如何平衡,又該怎樣清晰的看待它們?今天,筆者就來為大家一一解答。
我們都知道,內存在電子設備中擁有十分關鍵的作用。在理想狀態下(處理器、操作系統都為64位)無論是在電腦或是手機中,設備的運行內存越大,系統響應也就越流暢,操作體驗也會更加良好。本文中,我們不去討論這款內存容量為4GB的技術細節,只是普及手機中的4GB內存與電腦中的4GB內存之間的關系與不同。
目前主流的手機/筆記本電腦內存信息對比
從上圖來看,目前主流的Android操作系統的手機內存容量多為2GB和3GB兩種,甚至還有大量內存容量為1GB低端機未在圖中列出。從目前Android手機的內存容量來看,配1GB內存是入門、2GB內存為主流、3GB內存為高端、4GB內存的手機足以稱霸。
但是,你可以看到京東商城中筆記本品類銷量前10名的機器多數配備4GB內存,僅有一款機型配備8GB內存,甚至還有筆記本采用16GB或更大內存。由此也能看出,目前筆記本電腦中配備4GB內存是標配,太正常不過了。
那么,同樣都是4GB內存,手機與電腦之間的體驗又有哪些不同呢?4GB內存的電腦還能夠滿足日常使用嗎?我們接下來逐一分析。
采用4GB內存的Android系統和Windows系統的內存占用對比
本環節,我們通過實際體驗進行對比。分別記錄采用4GB內存的手機和4GB內存的筆記本電腦在開機時和使用一天后的內存占用情況。
值得肯定的是,采用4GB內存的ZenFone 2手機在日常使用時體驗非常出色,后臺切換流暢,保留多個后臺進行依舊能夠快速切換。開機時,ZenFone 2手機占用0.92GB,在經過長時間使用后(后臺保留進行全部未清理)的內存占用約為1.9GB,此時緩存占據了590MB,可用內存約為1.4GB。
筆者使用的筆記本電腦也是4GB內存,在早上開機時內存占用約為1.3GB,在下班時的內存約占用2.7GB。對于筆者這樣的輕辦公型用戶來講,4GB內存基本能夠滿足使用,但同時打開PS、Office等辦公程序時偶爾會有卡頓現象出現,因此只要任務稍加繁重,4GB內存就顯然不夠使用。
筆者在此也提醒大家,如果你的內存容量為4GB,并不意味著可以在4GB滿載下進行工作,當內存占用超過90%左右時,系統運行就會變的越來越卡,嚴重影響日常操作,因此電腦中配備大容量內存是非常有必要的。
同時,筆者還對幾位同事進行了小調查,看看他們對“電腦上4GB內存是否夠用”怎么看吧。
由以上可以看出,采用4GB內存的手機在重度使用后依舊能夠擁有較為不錯的體驗,因此其配備4GB內存是綽綽有余。然而,采用4GB內存的電腦卻僅僅能保證日常辦公,對于需要處理大量任務重度用戶來講,4GB內存遠遠不夠。
Android手機為什么要采用4GB內存?
雖然,Android手機的綜合體驗與內存容量、處理器、系統優化等多方面關系密切,但是當其它因素保持不變時,隨著內存容量越大,系統的響應速度會變得更快,從而進一步提高整體的使用體驗。
在Android手機上,如果僅配備1GB內存,開機后的剩余內存不多,剩余空間寥寥無幾,運行程序效果較為不理想;
2GB內存基本可以保證手機的日常使用,輕量游戲也是能夠勝任的,但開多程序后(剩余內存少于300MB)系統就會就變得卡頓;
3GB內存的手機在處理大量任務(大型游戲等)時相比2GB體驗也更出色,開啟大量程序或者大型程序后,內存空間基本夠用;
而4GB內存旨在為用戶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讓系統運行和后臺切換變的更加流暢。因此毫無疑問,手機采用4GB內存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強使用體驗。關于4GB內存在手機上體驗如何,大家可以參考此文:[不只快一步 4GB內存華碩Zenfone 2體驗]
而iOS手機采用了1GB內存,但它的系統響應依舊相當迅速,可見它對內存的依賴和管理機制要優于Android。但是,使用iOS的朋友可能也知道,當打開程序較多(內存剩余空間小于300MB)時程序就會由于內存飽滿而被迫關閉,導致再次切換到此程序時需要重新加載。
Tips:什么手機能夠使用4GB內存?
我們需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手機都可以識別4GB或更高的內存。只有當手機的處理器和操作系統都均為64位時,才有可能支持4GB或更高的內存,如果有一個條件沒有達到,則不能完美識別。例:小米手機4標準版為3GB內存,最近又推出2GB內存版本,很多朋友好奇為什么不推4GB內存版本,原因就是它采用的高通驍龍801處理器為32位處理器,其不能完美識別出4GB或更大內存。
兩者之間如何理解
說道手機與筆記本電腦的內存,最為主要的就是高電壓與低電壓的區別。這就類似于大家經常問到的筆記本和臺式機的處理器,或者筆記本和臺式機的顯卡之間的對應關系。它們之間由于對功耗要求不同,性能也會隨著功耗的降低而有所變化。
除此以外,各個操作系統之間的處理任務也各不相同。比如:同樣Excel(Office)程序,它們在Windows、Android、iOS等系統平臺之間的質量也不同,能夠實現的功能也不相同??紤]到手機和電腦之間的處理能力完全不同,因此我們也不能依靠Android來實現Windows中同樣的功能能力和效率,手機上主要以查看數據和簡單的修改為主,但是在電腦中卻要實現幾乎所有的功能,這是手機等移動設備無法比擬的。
結論:操作系統、內存管理機制和工作內容的不同,導致相同的數值,我們需要區別看待。
綜合來看,由于操作系統平臺不同、工作的內容不同,導致讓我們在使用不同的設備時對內存的要求也不一樣。手機端為移動端輕量處理,而電腦上多為辦公、游戲等重型任務。這也就是為什么同樣是4GB內存,重度使用的情況下手機依舊能夠流暢運行,但是電腦卻稍顯不足的原因。
不可否認的是,采用4GB內存的手機確實能夠獲得更佳的使用體驗,實用性非常高。對于電腦來說也是一樣,4GB是內存的臨界值,如果你需要處理大量任務那4GB內存就顯然不夠用,建議8GB內存起??赐瓯疚牡姆治龊笪蚁嘈拍阋矔J為:手機中的4GB內存與筆記本電腦中的4GB內存依舊沒有直接的可比性,對于不同的平臺我們需要區別看待。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