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數字貨幣的討論,其實一直都在進行,站在圈內的人看的是價格,站在圈外的人看的是投資者。在落定監管制度之前,無論褒貶,大家對于數字貨幣的熱情還是保持高漲,但是,未必參與的人就能看得清楚。
在一定程度上,比特幣就是一套由軟件定義的規則,并且已經成了全世界最古怪的一種游戲。人們投資于一種難以駕馭的抽象概念,然后又在它表現不佳的時候恐慌不已,這種情形極具娛樂性。因為加密貨幣風暴而被拋起落下的那些人——他們唯一一宗罪就是輕信還有貪婪。
很多人會好奇,不是說“區塊鏈”嗎?為什么一直在說數字貨幣,確實是這樣,更多時候區塊鏈和數字貨幣是綁在一起的,或者說有些人干脆覺得區塊鏈就是數字貨幣,這種說法只能說太純粹。
要把比特幣解釋清楚不是那么容易,不過我愿意試試:你去一家商店的自動柜員機(ATM)取錢,想買半打飲料,你把銀行卡放了進去。交易處理器在遠端某處核實了交易,收取一定的費用,然后吐出現金。這一切都是由軟件驅動的。
獲得比特幣就跟使用ATM機差不多,只不過你得到的不是政府支持的貨幣,而是某臺電腦比其他電腦更快解決了一個自動難題的證明,此外你所用的也不是ATM卡片,而是只有你才有的自動生成代幣,你連上的不是銀行,而是連接分散式計算機網絡,它們共同維護和更新龐大的歷史交易數據庫副本——也共同驗證交易,采用的方法是數學,并且不時地吐出新的比特幣以獎勵解決難題的人。你所做的事情不是從柜臺后面的某個人那里買半打飲料,而是將特定金額的比特幣轉到另一個匿名代幣上。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進行的所有交易會集合成區塊并得以驗證,然后他們會得到一個體現之前所有區塊代碼的特殊代碼,這就是區塊鏈。
而人們總是不由自主地對區塊鏈做出自己的預測。我的預測如下:當前這波虛擬貨幣熱潮最終將會消退,因為它只是一團混亂,規模巨大、效率低下、包藏邪惡。它比金融工具更具意識形態的特點,而意識形態很少能長久地保有價值。
泡沫是令人傷感的事物
有人說比特幣會崩盤,泡沫會破裂。就像原本從事房地產和運動員管理那些人被打回原形,而信奉者會堅持下去,彼此碰面,策劃新的市場。這可能要幾年乃至十年時間,但區塊鏈狂人腦子里已經設想了整個世界,而他們一定要等到那番景象變成現實才會甘休。我們這些同樣活在世上的人則不在他們考慮的范圍。不過,我還是忍不住懷著嫉妒之情。不是嫉妒信奉者可能獲得的財富,因為那樣的財富對大多數人來說都不過是鏡花水月。我嫉妒的是他們將會體驗這一切:崩盤、拋棄,然后是緩慢的重建。
區塊鏈是一個新興的技術,同時也鼓舞著更多有志者去探索。就像一件事物的興起必然伴隨著它曾走過的軌跡,無論是好的壞的,過程都是值得的,像一味“心靈毒藥”,危險又上癮。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