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Python中變量名規則與其他大多數高級語言一樣,都是受C語言影響的,另外變量名是大小寫敏感的。
Python是動態類型語言,也就是說不需要預先聲明變量類型,變量的類型和值在賦值那一刻被初始化,下面詳細介紹了Python的變量賦值問題,一起來學習學習吧。
我們先看一下如下代碼:
c = {}def foo(): f = dict(zip(list("abcd"), [1, 2 ,3 ,4])) c.update(f)if __name__ == "__main__": a = b = d = c b['e'] = 5 d['f'] = 6 foo() print(a) print(b) print(c) print(d)
輸出結果:
{'a': 1, 'c': 3, 'b': 2, 'e': 5, 'd': 4, 'f': 6}{'a': 1, 'c': 3, 'b': 2, 'e': 5, 'd': 4, 'f': 6}{'a': 1, 'c': 3, 'b': 2, 'e': 5, 'd': 4, 'f': 6}{'a': 1, 'c': 3, 'b': 2, 'e': 5, 'd': 4, 'f': 6}
如果你對以上輸出結果不感到奇怪,那么就不必往下看了。實際上本文要討論的內容非常簡單,不要為此浪費您寶貴的時間。
Python 屬于動態語言,程序的結構可以在運行的過程中隨時改變,而且 python 還是弱類型的語言,所以如果你是從靜態、強類型編程語言轉過來的,理解起 Python 的賦值,剛開始可能會感覺有些代碼有點莫名其妙。
可能你會以為上面代碼的輸出會是這樣的:
{}{'e': 5}{}{'f': 6}
你可能認為 a 沒有被改變,因為沒有看到哪里對它做了改變;b 和 d 的改變是和明顯的;c 呢,因為是在函數內被改變的,你可能認為 c 會是一個局部變量,所以全局的 c 不會被改變。
實際上,這里的 a, b, c, d 同時指向了一塊內存空間,這可內存空間保存的是一個字典對象。這有點像 c 語言的指針,a, b, c, d 四個指針指向同一個內存地址,也就是給這塊內存其了 4 個筆名。所以,不管你改變誰,其他三個變量都會跟著變化。那為什么 c 在函數內部被改變,而且沒有用 global 申明,但全局的 c 去被改變了呢?
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
>>>a = {1:1, 2:2}>>>b = a>>>a[3] = 3>>>b{1: 1, 2: 2, 3: 3}>>>a = 4>>>b{1: 1, 2: 2, 3: 3}>>>a4
當 b = a 時,a 與 b 指向同一個對象,所以在 a 中添加一個元素時,b 也發生變化。而當 a = 4 時, a 就已經不再指向字典對象了,而是指向一個新的 int 對象(python 中整數也是對象),這時只有 b 指向字典,所以 a 改變時 b 沒有跟著變化。這是只是說明了什么時候賦值變量會發生質的改變,而以上的問題還沒有被解決。
那么,我么再來看一個例子:
class TestObj(object): passx = TestObj()x.x = 8d = {"a": 1, "b": 2, "g": x}xx = d.get("g", None)xx.x = 10print("x.x:%s" % x.x)print("xx.x: %s" % xx.x)print("d['g'].x: %s" % d['g'].x)# Out:# x.x:10# xx.x: 10# d['g'].x: 10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