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處理是我們日常開發中最最常見的需求,例如:獲取當前datetime、獲取當天date、獲取明天/前N天、獲取當天開始和結束時間(00:00:00 23:59:59)、獲取兩個datetime的時間差、獲取本周/本月/上月最后一天等。而這些轉換看起來很亂不容易記住,那么今天我們就來總結一下Python的時間的處理。
原則:以datetime為中心, 起點或中轉, 轉化為目標對象, 涵蓋了大多數業務場景中需要的日期轉換處理
步驟:
1. 掌握幾種對象及其關系
2. 了解每類對象的基本操作方法
3. 通過轉化關系轉化
datetime是date與time的結合體,包括date與time的所有信息。
函數原型是:
datetime. datetime (year, month, day[ , hour[ , minute[ , second[ , microsecond[ , tzinfo] ] ] ] ] )
各參數的含義與date、time的構造函數中的一樣,要注意參數值的范圍。
實例:
1.獲取datetime對象
代碼如下:
import datetimenow = datetime.datetime.now()#輸出:datetime.datetime(2016, 11, 26, 8, 34, 30, 876359)
2.獲取timestamp(時間戳)
時間戳是自 1970 年 1 月 1 日(00:00:00 GMT)以來的秒數。它也被稱為 Unix 時間戳(Unix Timestamp)。
代碼如下:
import timetime.time()#輸出:1480120686.733905
3.獲取time tuple (元組)
代碼如下:
import timetime.localtime()#輸出:time.struct_time(tm_year=2016, tm_mon=11, tm_mday=26, tm_hour=8, tm_min=39, tm_sec=33, tm_wday=5, tm_yday=331, tm_isdst=0)
4.獲取時間string(字符串)
字符串格式化參數列表:
datetime. strftime (format)
%a: 星期的簡寫。如 星期三為Web
%A: 星期的全寫。如 星期三為Wednesday
%b: 月份的簡寫。如4月份為Apr
%B: 月份的全寫。如4月份為April
%c: 日期時間的字符串表示。(如: 04/07/10 10:43:39)
%d: 日在這個月中的天數(是這個月的第幾天)
%f: 微秒(范圍[0,999999])
%H: 小時(24小時制,[0, 23])
%I: 小時(12小時制,[0, 11])
%j: 日在年中的天數 [001,366](是當年的第幾天)
%m: 月份([01,12])
%M: 分鐘([00,59])
%p: AM或者PM
%S: 秒(范圍為[00,61],為什么不是[00, 59],參考python手冊~_~)
%U: 周在當年的周數當年的第幾周),星期天作為周的第一天
%w: 今天在這周的天數,范圍為[0, 6],6表示星期天
%W: 周在當年的周數(是當年的第幾周),星期一作為周的第一天
%x: 日期字符串(如:04/07/10)
%X: 時間字符串(如:10:43:39)
%y: 2個數字表示的年份
%Y: 4個數字表示的年份
%z: 與utc時間的間隔 (如果是本地時間,返回空字符串)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