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象的賦值
如果對一個類定義了兩個或多個對象,則這些同類的對象之間可以互相賦值,或者說,一個對象的值可以賦給另一個同類的對象。這里所指的對象的值是指對象中所有數據成員的值。
對象之間的賦值也是通過賦值運算符“=”進行的。本來賦值運算符“=”只能用來對單個的變量賦值,現在被擴展為兩個同類對象之間的賦值,這是通過對賦值運算符的重載實現的。
實際上這個過程是通過成員復制來實現的,即將一個對象的成員值一一復制給另外一個對象的成員。
對象賦值的一般形式:
對象名1=對象名2;
注意,對象1和對象2必須是屬于同一個類
=========示例代碼1.1===============
#include<iostream>
#include<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tudent
{
public:
Student(int nu=0,string na="NULL",int=0);//構造函數
void show();
private:
int num;
string name;
int score;
};
Student::Student(int nu,string na,int sc)
{
num=nu;
name=na;
score=sc;
}
void Student::show()
{
cout<<"date:"<<endl;
cout<<"num:"<<num<<"/tname:"<<name<<"/tscore:"<<score<<endl;
}
int main()
{
Student s1(1,"qianshou",99);
s1.show();
Student s2;
s2=s1;
s2.show();
return 0;
}
運行界面:

說明:
(1)對象的賦值值對其中的數據成員賦值,而不對成員函數賦值。
數據成員是占存儲空間的,不同的對象的數據成員占有不同的存儲空間,賦值過程是將一個對象的數據成員在存儲空間的狀態復制給另一對象的數據成員的存儲空間。
而不同對象的成員函數是同一個函數代碼段,既不需要也沒法向它們賦值。
(2)類的數據成員中,不能包括動態分配的數據。
對象的復制
有時我們需要用到多個完全相同的對象,并進行相同的初始化?;蛘哂袝r候,我們需要將對象在某一瞬間的狀態保留下來。
為了處理這種情況,C++提供了對象的復制機制,用一個以后的對象快速的復制出多個完全相同的對象。
其一般形式為
類名 對象2(對象1)
用對象1復制出對象2.
Student s2(s1);
可以看到:它與前面介紹的定義對象的方式類似,但是括號中給出的參數不是一般的變來那個,而是對象。
在建立一個新對象時,調用一個特殊的構造函數――復制構造函數。這個函數是這樣的
Student::Student(const Student &b)
{
num=b.num;
name=b.name;
score=b.score;
}
復制構造函數也是構造函數,但它只有一個參數,這個參數時本類的對象,而且采用對象的引用形式(一般約定加const聲明,使參數值不能改變,以免在調用函數時因不慎而使對象值被修改)。此復制構造函數的作用就是將實參對象的各數據成員的值一一賦給新的對象中的成員的值。
對于語句
Student s2(s1);
這實際上也是建立對象的語句,建立一個新對象s2。由于在括號內給定的實參是對象,編譯系統就調用復制構造函數,實參s1的值傳給形參b(b是s1的引用)。C++還提供另外一種方便用戶的復制形式,用賦值號代替括號
其一般形式是:
類名 對象名1 = 對象名2;
Student s2=s1;
還可以在一個語句中進行多個對象的賦值。
Student s2=s1,s3=s2,s4=s3;
對象的復制和賦值的區別
對象的賦值是對一個已經存在的對象賦值,因此必須先定義被賦值的對象,才能進行賦值。而對象的復制則是一個從無到有地建立一個新的對象,并使它與一個已有的對象完全相同(包括對象的結構和成員的值)
#include<iostream>
#include<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tudent
{
public:
Student(int nu=0,string na="NULL",int=0);//構造函數
void show();
void reset();
private:
int num;
string name;
int score;
};
Student::Student(int nu,string na,int sc)
{
num=nu;
name=na;
score=sc;
}
void Student::reset()
{
num=0;
name="reset";
score=0;
}
void Student::show()
{
cout<<"date:"<<endl;
cout<<"num:"<<num<<"/tname:"<<name<<"/tscore:"<<score<<endl;
}
int main()
{
Student s1(1,"qianshou",99);//實例化一個對象s1
Student s2;//聲明一個對象s2
s2=s1;//進行對象的賦值,將對象s1的值賦給s2
s2.show();
Student s3(s2);// 進行對象的復制操作
s3.show();
s3.reset();//s3中的數據成員發生了改變
Student s4=s3;//將改變之后的s3復制為s4
s4.show();
return 0;
}
運行結果:
需要說明的是,賦值構造函數和復制構造函數的調用都是由系統自動完成的。程序員可以自己定義復制構造函數,如果沒有定義構造函數,則編譯系統會自動提供一個默認的夠函數,其作用只是簡單的復制類中的數據成員。
我們可以自定義一個復制構造函數,以便查看效果:
#include<iostream>
#include<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tudent
{
public:
Student(int nu=0,string na="NULL",int=0);//構造函數
Student(const Student &s);
void show();
void reset();
private:
int num;
string name;
int score;
};
Student::Student(int nu,string na,int sc)
{
num=nu;
name=na;
score=sc;
}
Student::Student(const Student &s)
{
num=s.num;
name=s.name;
score=s.score;
cout<<"復制構造函數執行完畢"<<endl;
}
void Student::reset()
{
num=0;
name="reset";
score=0;
}
void Student::show()
{
cout<<"date:"<<endl;
cout<<"num:"<<num<<"/tname:"<<name<<"/tscore:"<<score<<endl;
}
int main()
{
Student s1(1,"qianshou",99);//實例化一個對象s1
Student s2;//聲明一個對象s2
s2=s1;//進行對象的賦值,將對象s1的值賦給s2
s2.show();
Student s3(s2);// 進行對象的復制操作
s3.show();
s3.reset();//s3中的數據成員發生了改變
Student s4=s3;//將改變之后的s3復制為s4
s4.show();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