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實例分析C語言的遞歸思想,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參考之用。具體方法如下:
通俗點來說,遞歸就是自己調用自己。
遞歸的難點一是理解遞歸的執行調用過程,二是設置一個合理的遞歸結束條件。
下面來看一段摘自書中的簡單程序:
#include <STDIO.H>long fact(int n);long rfact(int n);int main(void){ int num; printf("This program calculates factorials./n"); printf("Enter a value in the range 0-12 (q to quit):/n"); while(scanf("%d",&num)==1) { if(num<0) printf("No negative numbers,please./n"); else if (num>12) { printf("Keep input under 13./n"); } else { printf("loop:%d factorial=%d/n",num,fact(num)); printf("recursion:%d factorial=%d/n",num,rfact(num)); } }}long fact(int n){ long ans; for (ans=1;n>1;n--) { ans*=n; } return ans;}long rfact(int n){ long ans; if (n>0) { ans=n*rfact(n-1); } else { ans=1; } return ans;}
該程序用來計算階乘,分別采用循環和遞歸實現。用語言來描述一下遞歸的執行過程吧。
假設計算5!,n=5,分別調用了自己4次,即n分別等于4,3,,2,1。當n等于0時,返回ans=1,這時rfact這個函數才剛剛完整的執行一遍,返回ans=1,
壓棧已經完成,開始出棧。
n與ans,分別相乘5次,即ans分別等于1,2,6,24,120(24*5)
即5!=120
我們來看一下n的變化規律:
入棧時,n=5,4,3,2,1,
出棧時,n=1,2,3,4,5
遞歸實質上就是棧。
往往容易忽略遞歸條件不滿足后,被調函數把控制權轉會主調函數,主調函數繼續執行剩余的語句這一過程,而造成迷惘。
其實,所有事情都可以用生活中的事情加以解釋,就像四大名著相互相通,可以互相解釋一樣,做一件事情可以不要求甚至不清楚最后的結果,但是一定要明白這件事情是在做什么,明白這件事情來龍去脈,但是不要死鉆牛角尖,靜心做學問。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測試運行本文實例以加深理解,相信本文所述對大家C程序設計的學習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