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定義:友元函數是指某些雖然不是類成員卻能夠訪問類的所有成員的函數 .
這句話不難理解,類是具有封裝和信息隱藏的特性得。只有類的成員函數才能訪問類的私有成員,程序中的其他函數是無法訪問私有成員和函數的。非成員函數可以訪問類中的公有成員,但是如果將數據成員和函數都定義為公有的,這又破壞了隱藏的特性,使得所有的地方都能獲取和改變它。因此,如果我們又不想暴露數據,又想在某些函數里面訪問某個類的私有成員變量,這個時候就要用到友元函數了.
先看一下在全局函數里面作為友元函數的一個使用示例.
假如有類A的頭文件:
class A{public:int getA();PRivate:int m_a;};
里面有個私有成員函數m_a.如果我們定義一個全局函數,
void fun1(A& a);
在里面是無法訪問到m_a的,也就是在fun1里面a.m_a是非法的.
但是,如果我們將A的頭文件改為:
class A{public:int getA();friend void fun1(A& a);private:int m_a;};
那么這樣,我們就可以在fun1里面訪問到m_a了,也能對其進行修改.按我的理解,這個友元函數就是個主動的信息暴露,顯示地告訴編譯器,我的私有成員變量和函數,對fun1是可見的,它可以修改和訪問它.那我們什么情況下會有這個需求呢?
我能想到的一個情形就是函數回調(貌似我對于回調的需求有點多啊).前面我們已經探討過了,成員函數作為回調函數是可以實現的,但是會有諸多不便,最方便使用的還是全局函數,但是,如果使用全局函數的話,假設我們想要在回調函數里面更改類的私有數據,如果不使用友元函數,是改不了的,可能又得加個函數去修改,但是如果使用友元函數,那么就可以直接改了.
除了全局函數,類的局部函數也是可以作為友元函數的,只是在聲明為友元函數的時候帶上類標識,比如fun1屬于類B, 那個聲明就改為friend void B::fun1(A& a); 即可.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