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數據建立一個“引用”,他的作用是為一個變量起一個別名。這是C++對C語言的一個重要補充。
如何建立一個引用
int a = 5; int &b = a; cout<<a<<endl; cout<<b<<endl; cout<<&a<<endl; cout<<&b<<endl;以上聲明了b是a的引用,并把a,b的值和它們的地址打印出來。經過聲明后b是a別名,b與a代表的是同一個變量,占內存中同一個存儲單元,具有同一地址。
注意&
符號作為取地址符合作為引用聲明符的區別,在上述程序中的第2行,&
在數據類型后,為引用聲明符。而第5、6行,&
為取地址符。可以用這個方法作區分:只有在數據類型后&
才是引用聲明符。
打印結果:
從上述結果可以看到,a與b地址是相同的。
使用引用的一些注意事項: (1)聲明一個引用時,必須同時使之初始化,及聲明它代表哪一個變量。(有一個例外,引用作為函數參數時,不需要初始化) (2)在聲明一個引用后,不能再使之作為另一變量的引用。 (3)不能建立引用數組。 (4)不能建立引用的引用。
引用的作用:
C++加入了在C語言的基礎加入了引用機制,那么引用到底有什么用呢?不會只是為了給函數起一個小名吧?顯然不是,引用最用要的意義在于作為函數的參數,以擴充函數傳遞參數的能力。它是如何實現的?這要從C語言參數傳遞開始說起:
我們知道,C語言在調用函數時,傳參主要有兩種形式: (1)變量名作為實參和形參 這種方式傳給形參的是變量的值,傳遞是單向的。如果在執行函數器件形參的值變了,不會回傳給實參。也就是說如果想要實現一個這樣的功能:調用函數后實參的值隨之改變。顯然此方式無法實現。
舉個例子: 執行swap函數后,想要主函數內的變量值變化,用上述方式寫出代碼:
#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void swap(int ,int); int i =3,j = 5; swap(i,j); cout<<"i="<<i<<endl<<"j="<<j<<endl; getchar(); return 0;}void swap(int a,int b){ int temp; temp = a; a =b; b= temp;}運行結果: i = 3 j = 5
顯然值沒有帶回,i和j的值在執行后沒有發生變化。
(2)傳遞變量的地址
該方式形參是指針變量,實參是一個變量的地址,調用函數時,形參得到的實參變量的地址,因此指向實參的變量單元。 然后我們修改下上面的程序:
#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void swap(int * ,int*); int i =3,j = 5; swap(&i,&j); cout<<"i="<<i<<endl<<"j="<<j<<endl; getchar(); return 0;}void swap(int *a,int *b){ int temp; temp = *a; *a =*b; *b= temp;}運行結果: i = 5 j = 3
在程序的第13行,定義的函數的形參是指針,在第6行,調用的函數是傳入的函數實參是變量的地址,實現了i和j的交換,但是這種方法不夠直觀,而且依舊是“值傳遞”的方式,只不過傳遞的是變量的地址而已。
然后,如果我們使用引用功能,可以很簡單的實現這個功能,而且很容易理解: (3)引用作為函數參數
#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void swap(int & ,int&); int i =3,j = 5; swap(i,j); cout<<"i="<<i<<endl<<"j="<<j<<endl; getchar(); return 0;}void swap(int &a,int &b){ int temp; temp = a; a =b; b= temp;}運行結果: i = 5 j = 3
第13行,形參是聲明的引用,注意這個引用并沒有初始化,這就是上面提到的特例。而在第7行調用函數的過程中,實現了引用的初始化,這是傳入的實參就是變量,而不是數值,所以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變量傳遞”。
新聞熱點
圖片精選